新凤霞与丁香树

作者: 王汝明

,是一个普通的、地道的京式四合院。随着2007年的拆迁,院内的丁香树和石榴树也随之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21号院内,加上我姑父一家在内,共住了四户人家。姑父住西厢房,一门一窗东向,门窗外有一棵树。1980年,我第一次到北京看到这棵树。它的直径足有30厘米,高2米左右,树冠3米以上。那年5月初,正赶上花盛,洁白的小花组成圆锥形花序,布满整个枝叶,浓香芬芳,整个院子甚至胡同几十米外的人都能闻到,沁入每个人的心脾。花开叶茂,枝条任性,有些索性伸进了姑姑家的窗里捅破了纱窗,或是遮挡了院内通道,没有谁折枝损花,只是低头让树,笑脸面对。我感到纳闷儿,问姑姑和姑父,为何满院子的人对这么个树如此尊重避让,为花香还是为树景?他们告诉我,那是一棵丁香树,它的高贵,不在于树的品种,花的袭香,而是因为栽树的主人一新凤霞。

1980年,我17岁,还是一个学生,是一个没见过天的农村娃,第一次听见新凤霞的名字,还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慢慢地,我知道了评剧,知道了新凤霞、小白玉霜,尤其那年在天津看了新凤霞的高徒谷文月和老搭档赵丽蓉演的评剧《杨三姐告状》,从此我就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评剧,喜欢上了新凤霞,也对院内那棵丁香树有了好奇。

姑父告诉我,这个四合院原来是居委会给新凤霞和吴祖光配备的私人住宅。后来,我姑父一家住进了现在的西厢房,和他们夫妻成了好朋友,直到他们双双去世。

姑姑说,她刚认识新凤霞,以为是普通戏子,不知道她有那么大的名气,只知道她人很好,没事除了偷偷练功练声,就是跑来帮忙抱我小表哥。想象不出她作为名人和普通家庭妇女有什么两样,但她的刚强和毅力,不是一般人学得来的。

我还是惦记那棵丁香树,姑父和姑姑津津乐道。原来,新凤霞亲手在院内栽了四棵树:进院为桃梅,东厢房门前是白玉兰,西厢房窗前是丁香树,北屋窗前是石榴树。新凤霞待树如待人待戏,一直精心浇灌修剪,四棵树都被她养得枝繁叶茂。左右邻居和一些戏友以看花为名来看望新凤霞,屋内热闹非凡,屋外丁香花香,心照不宣,树都是寄托…

20世纪70年代,新凤霞身体不适,他们合家迁出了北帅府胡同。在那儿之后,先后进入的几家住户,都是新凤霞的忠实粉丝,对她亲手栽下的丁香树、石榴树如数家珍,膜拜之至,对能住在新凤霞曾经住过的屋子更是自豪不已。特别是姑父后来陪吴祖光(新凤霞1975年因脑血栓偏瘫行动不便)看过几次丁香树。再后来,我姑父见新凤霞夫妇时总会提一句“那棵丁香树挺好的!”每到这时,新凤霞总会流泪,而吴祖光会用力握着姑父的手,久久,姑父也会加一句“满院子的人都对它挺好!”

我开始喜欢上新凤霞的评剧,因对丁香树的好奇,爱上她唱腔的细腻委婉、流畅纯熟。后来看到她授徒谷文月、刘秀荣、王曼玲、赵三凤、戴月琴、高闯等,创作自传回忆录等四百万字的文学著作,跟齐白石国画大师泼墨作画举办个人画展我不认为她仅仅是评剧新派创始人、普通戏曲名家,她在带给我们顶级视觉与听觉享受之外,还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众多挑战,坚定了我们的爱国爱党信念,展现了评剧的艺术魅力,并帮助我们创造了完美的精神世界。

由此,不难理解,北帅府胡同21号院的邻居为什么如此尊重一棵“普通的丁香树”了。

新凤霞与丁香树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082.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时间的分量
下一篇: “怪”是精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