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从古“红”到今的人文圣山

作者: 阿詹

说起庐山,既是从古到今的“网红”名山,也是文人墨客钟情“打卡”的人文圣山。不仅有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一众文学大家在此留下了诗文绝唱,就连朱元璋、李忱、毛泽东等人中翘楚也有气势磅礴之诗句为其增色。据粗略统计,迄今为止,共有3500多位诗人,留下了16000多首描写庐山的诗词。由此可见,庐山,作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山,地位非同一般。

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主体部分在今庐山市境内。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南望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沿线,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

有关庐山最早的记载,出自《尚书·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敷浅原”乃庐山别名。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这应是“庐山”之名在正史中的早期记载之一。

智者乐水之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可谓家喻户晓,是最著名的专写庐山瀑布的诗。诗中所描绘的黄岩瀑布,位于庐山南麓的秀峰。距今千年的诗仙,用神思飞越的诗句发出了“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最强音,将磅礴飞瀑推向了水之美的极致,使其成为毫无争议的中国瀑布的形象代言人。

庐山的地势高耸,瀑布众多,其中最为壮观的便是从五老峰北崖口流出,分三级跌下,总落差为155米的“三叠泉”。古时三叠泉就有“匡庐瀑布,首推三叠”之美誉,故三叠泉又称“庐山第一奇观”。这条“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的壮观瀑布在南宋绍熙二年(1191)才被樵夫意外发现。遗憾莫过于隐居在它上源屏风叠的李白、讲学在它下游白鹿洞的朱熹,竟都不知咫尺之地竟有此绝胜。倘若早知,不定又会生发出多少妙诗绝句。正因如此,才让南宋诗人白玉蟾的“九层峭壁划春空,三级鸣泉飞暮雨”“寒入山骨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鼓”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故庐山一直盛行“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唐代大诗人张九龄路过鄱阳湖时,遥望庐山瀑布,写下了《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这是一幅瀑布远景图,虽然不如李白的脍炙人□,历来评价却也甚高。

李白去世五十多年后,又一著名的“庐山瀑布”诗横空出世: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这位名叫徐凝的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与诤友张祜年岁相当。此诗中“界破”二字尤有气势,将瀑布的雄劲力道展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特别喜欢这首诗,对这位晚辈也颇多关照。

唐宣宗李忱继位前,为躲避唐武宗李炎的猜忌,曾出外云游并到访庐山,巧遇黄檗希运禅师。二人在庐山美景中共同联诗,写的就是《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黄檗)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李忱)

一个僧人,一个未来的皇帝,因飞瀑而联诗,成就了一段佳话。

庐山的知名瀑布还有谷帘泉,其水质被唐代“茶圣”陆羽品评为“天下第一泉”。苏轼饮后赋诗“此茶此水俱第一”,黄庭坚饮后和词“谷帘第一泉香”,陆游亦有“谷帘试水忆西游”的赞誉诗作留存。

此外,还有石门涧瀑布,位于天池山与铁船峰之间,它是庐山瀑布群中最早被录入史册的古泉。徐霞客在《游庐山日记》中写道:“其下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庐山丰沛的降水量,使众多飞瀑成为最亮丽的风景线。

2004年,庐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仁者乐山之庐山峻峰

早在东晋时期,田园诗派鼻祖陶渊明就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南山”指的就是庐山。

庐山不止一山,实由90多座山峰连成,其中海拔最高的是大汉阳峰,海拔约1474米。李白一生曾五次来到庐山,除了《望庐山瀑布》之外,还留下了《登庐山五老峰》《别东林寺僧》等多首佳作。其“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说的是远远望去像五位老翁席地而坐的五老峰,这是庐山最为险峻的山峰。而在李白辞世三百多年之后,与长老同游西林寺的苏轼,被匡庐七峰的奇险壮丽与变幻莫测所震撼,挥笔写下了他赞咏庐山众多诗篇中最为出彩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用华美的绝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客观哲理。

庐山的雄、奇、险、秀,深得历代文人大咖们的偏爱。仅两宋诗人留下的名诗名句就有寇准的“江南到处佳山水,庐阜丹霞是胜游”,王安石的“还家一笑即芳辰,好与名山作主人”,黄庭坚的“庐山秀出南斗傍,登高送远形神开”,陆游的“千峰庐山锦绣谷,一水蜀道玻璃江”,赵蕃的“少时未识庐山好,老去知山却远山”等等。朱元璋的“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毛泽东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则分别将庐山的壮美景色和诗人豪迈的气概用独具个性的诗句完美地呈现出来。

庐山天下悠之庐阜丹霞是胜游

庐山如今主要的景点,既遍布在山山水水间,也藏在脍炙人口的诗词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山水之间有一处花径,是白居易当年吟咏《大林寺桃花》所在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还客观记录了庐山有别于正常时令的桃花盛放。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山地气候特征,2022年,庐山被正式列为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庐山不仅具有四季绝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文化蕴含深厚,同时又是集教育、文化、宗教、政治于一身的文化名片。如此厚重、包容的庐山,正等待着您前来与古代圣贤对话,跟着意境悠远的诗词走进这座名副其实的人文圣山。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09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