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辰奋进, 读书致远
作者: 谢华东岁序更替,新辰正启。度过了一个热闹、喜庆的寒假,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回到了我们的学习园地,重新回味那个朴素而永恒的词语——读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里,读书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新学期之际,我和朋友们分享关于读书的思考和体会。
一是读之有“向”。这里的“向”,即方向、计划。《礼记》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学期开学,根据自己所在年级和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制订学习计划,有目标地前进。这里的“向”,是向往、期待。人,总要有期待地生活。新学期,希望大家不再用“我本来就…我反正都…”这些句式反复定义自己,多给自己心理上的正反馈,相信自己的正向改变。就像励志电影《阿甘正传》中所言:“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二是读之有“心”。此心,是既不被周围的浮躁和诱惑所扰,更不被自己內心那些偶尔冒出来的杂念所影响的专心;此心,更是“择一事,恒一事”的恒心。相信大家对贾玲的新电影《热辣滚烫》都有耳闻,她奋力减肥一百斤的新闻也不断冲上热搜。我们不清楚她那三百多个日夜是否有过崩溃,是否流泪,但最终,我们看到的是,她选择,她坚持。那么你呢?读书之路上的一张张试卷、一道道难题本就是“一山放过一山拦”。新学期,大家准备好了吗?
三是读之有“力”。“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百余年前的《新青年》就对活力青年有过热情的比喻。那回归我们本身,读书就是要有“精气神”。课堂上,有积极思考、勇敢表达的“动力”;操场上,有强身健体、蓬勃向上的“活力”;大集体中,有与他人共处共进的“和力”。
纵观以上三方面,读书中的“向”“心”“力”也是如此重要。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便提出:“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我们要阅读的不仅仅是标注了单词和公式的课本,更要深刻理解书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从而提高在面对迷茫与困境时的抗压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并学会与周围人良好协作、交往,这些都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宽广的人生舞台。
林清玄先生曾言:“脚下虽是方寸,方寸里自有乾坤。”虽然我们一直身处方寸课堂,但请不要着急,只要我们能慢中求稳、稳中求进,我们依然能够从青春这本书中领悟人生的广阔。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011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