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战士
作者: 薛军鹿儿寨人怎么也想不到,会在市博物馆看到“画子王”的照片,照片上的他丰神俊朗,仿佛从不曾老去,这让身形佝偻、白发苍颜的老人们十分诧异。
画子王姓王,名虎,因擅长绘画,寨里人都称他“画子王”,据说十里八乡都找不出比他更懂绘画的。
王虎自幼父母双亡,靠吃百家饭,饥一顿饱一顿长到了十八岁。有段时间,王虎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好久没见王虎来讨饭了。”“估计是饿死了。”“也可能是掉到山沟里了。”……王虎的突然消失,牵动着鹿儿寨人的心。
就在人们快把王虎忘记的时候,他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似的,完完整整地出现在鹿儿寨的老少爷们面前。
陆大爷问王虎:“虎子,你去哪儿发财啦?还记得回来,够意思啊!”
李婶见了王虎,老远就朝他招手:“虎子娃,虎子娃,饿了吧?到李婶家来吃饭,李婶给你下鸡蛋面吃。”
葛小花瞧见王虎,说:“虎子哥,看你的鞋都磨破了,回头到俺家来,俺给你补补。”
……
王虎一一回应着,见大伙儿将要散去,他连忙站到一处石墩上,提高嗓门儿说:“乡亲们,感谢你们这些年对我的照顾,我无以为报,只能送上亲手绘制的画,聊表谢意。”
人群又聚拢起来。
“虎子,大伙儿帮你,没想要你什么回报,都是一个寨里的人。”
“是啊,谁都知道你从小没有爹娘,学堂的门都不知道朝哪儿开,哪里会画画?”
“虎子,你打小老实,就是饿得两眼发花,也没说过谎,现在大了,咋开始说谎了?”
王虎没有解释。但紧接着,鹿儿寨家家户户都收到了王虎赠送的画,《潇湘图》《游春图》《茂林远岫图》《溪山行旅图》《竹石图》……人们这才知道,王虎消失的那段时间,是跟着一位绘画高手学画画去了。
从此,王虎成了鹿儿寨的名人,得了个“画子王”的称号。
鹿儿寨人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都喜欢找王虎买画。但王虎从不收钱,乡亲们只好送些鸡蛋、南瓜、萝卜、白菜……有时候找王虎求画的人,会在他家逗留一段时间,王虎就给来人倒上一杯水,盛一小碟腌菜。来人也不客气,搛起来就吃,边吃边夸奖:“人们都说你画画得好,不承想还腌得一手好菜,不赖不赖。”这时,王虎会停下手中的画笔,满脸堆笑地告诉来人:“好吃就多吃点儿,这些菜都是乡亲们送的,我一个人吃不完,就顺手腌起来,供大家免费品尝。”
鹿儿寨人感念王虎知恩图报,都帮他介绍生意。王虎靠卖画攒了些钱,人们却没见他盖大房子、娶媳妇,很是疑惑。
轰——鬼子的枪炮声在省城响起。王虎起先还不相信:“小鬼子有那么大能耐,能欺负到咱头上?”等到枪炮声越来越近,近到王虎听得真真切切时,他再一次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日,鬼子就进了鹿儿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们怀疑王虎提前离开,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消息,于是谣言四起。“原来王虎和他手中的笔一样,是个软骨头。”“鹿儿寨在山旮旯里,鬼子能到这里‘扫荡’,是不是王虎给带的路?”
鹿儿寨人开始恨王虎,后悔当初帮他渡过了难关。
直到很多年后的一天,鹿儿寨的幸存者在报纸上看到传奇画家牺牲的消息,认出此画家就是当年“逃离”鹿儿寨的王虎。
报道中有这么一段内容:王虎,鹿儿寨人,擅绘画,抗日战争爆发后,拿出所有积蓄,买相机、购胶卷、上战场,拍下成千上万张鬼子施暴的照片,为战后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恶行、教育国民提供了宝贵资料。
至此,鹿儿寨人才知道他们养大的王虎不是叛徒,而是一位“特别的战士”。
时间如白驹过隙。中国大地上万象更新,鹿儿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公路通向田间地头,独栋别墅拔地而起,丰收的喜悦堆满鹿儿寨人的脸……只是,当年战争中的幸存者多半已入土,年轻一辈知道画子王的越来越少,他的英雄事迹无声无息地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
直到市博物馆建成开放,鹿儿寨人才近距离感受到“画子王”的不朽荣光。灯光下,“画子王”所用的相机和他拍摄的照片,无声述说着他当年穿越枪林弹雨、英勇抗日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