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围栏
作者: 刘平三个人忙碌了大半天,院门口的那块小菜地终于像模像样了,杂草被锄得干干净净,还起好了垄。老母亲搓着满是泥巴的手,笑眯眯地说:“明天逢集,我去买点儿菜秧回来。”
张亚林两口子看着老母亲,脸上露出苦笑。他们把独居乡下的老母亲接进城还不到一年,老母亲就吵着要回来。“你们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我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老母亲说。
开车回城的路上,张亚林脑子里想象着第二天老母亲乐颠颠去镇上买菜秧的样子。老母亲种菜是一把好手。老父亲在世时,种庄稼行,种菜不如老母亲。
两个星期后,张亚林两口子回乡下看望老母亲。停好车,张亚林老远就看见老母亲在菜地里忙碌着。走过去一看,老母亲在给菜地做围栏,已经做了四五米长,边上还有一大堆竹竿、木棍。老母亲说:“不弄个围栏,菜秧都快被鸡啄光了。”张亚林这才发现地里的菜秧有被鸡啄食过的痕迹,于是两口子一起动手帮忙做围栏。
“刚栽下去两个星期的菜秧,看被啄成啥样子了。”插好一根竹竿,老母亲直起腰来看着地里的菜秧说,一副很心疼的样子。
以后的日子,张亚林两口子不时收到老母亲发来的微信图片,茄子、青椒开花了,丝瓜、番茄架子搭上了。虽然图片拍得不怎么好,但张亚林两口子感受得到那块小菜地带给老母亲的快乐和成就感。
张亚林两口子一般两个星期回乡下一次。那次回去的时候,老母亲的菜地里收获了第一批菜。第一批菜很少,三根丝瓜、两个茄子、半斤青椒,老母亲让张亚林两口子都带回去。张亚林说:“妈!您辛辛苦苦种的,留着自己吃呀。”老母亲说:“我一个人吃不了多少,过几天又可以摘了。”
这天,张亚林两口子又回到乡下,此时菜地里已经是一片生机、果蔬满园,老母亲却在拆菜地的围栏。她躬着身子,双手握住一根木棍用力往外拔,很吃力的样子。靠路边一侧的围栏已经拆掉了一截,十多根竹竿、木棍躺在地边,一头还带着新鲜的泥土。“你们帮忙弄一下,我这几天手腕有点儿痛。”老母亲一边说一边喘着粗气,额头上还有细密的汗珠。
张亚林看着拆掉的一截围栏,说:“妈,好好的,拆它干啥呀?”
老母亲用一只袖子拭了拭额头的汗,说:“拦着干啥?拆了。”
张亚林说:“拦鸡呀。”
老母亲说:“现在鸡还啄啥?拆了。”语气很果断。
张亚林两口子只好顺着老母亲,一起动手拆围栏。竹竿、木棍插进地里有一段时间了,下面被泥土“吃”紧了,拔起来并不轻松。拆了靠路边的那一侧围栏,张亚林两口子转过去要拆里侧的,老母亲说:“就拆这边的,其他的不拆。”
张亚林说:“妈!要拆就都拆,咋只拆靠路边的啊?”
老母亲笑着说:“就只拆靠路边的。”
回到家里,妻子进厨房做饭,张亚林陪老母亲坐在椅子上聊天。聊了几句,老母亲像忽然想起了什么,说:“亚林!你帮我写一块牌子。”说着,她进屋拿出来一块硬纸板,是从牛奶包装盒上剪下来的。
张亚林把硬纸板拿在手里看了看,说:“妈,您要干啥呀?”
老母亲说:“你写就是了。”
张亚林说:“写啥?”
老母亲似乎早就想好了,脱口而出:“就写‘菜没打药,想吃随便摘’。”
张亚林看着老母亲,一下子明白过来。
按老母亲的吩咐写好牌子,张亚林跟着老母亲来到菜地。老母亲说:“把它挂在人家容易看见的地方。”张亚林左看右看,把牌子挂在了丝瓜架子上。
老母亲看着那块牌子,满意地笑了。
当天,老母亲摘了一些瓜果蔬菜让张亚林两口子带走。
两个星期后,张亚林两口子又回乡下看望老母亲。老母亲乐呵呵的,看样子过得安稳而踏实。下午,张亚林两口子准备回城时,老母亲装了一些鸡蛋、鸭蛋、板栗让他们带走。张亚林看着那些东西,问:“妈,您哪来的鸭蛋、板栗呀?”家里没养鸭子,也没有板栗树。
老母亲笑眯眯地说:“鸭蛋是李三娘送的,板栗是王二奶送的。”
张亚林说:“她们咋送您这些东西呀?”
老母亲叹口气,说:“唉!就一点儿菜,自己种的,又不值钱,可她们非要送。”说着,老母亲又笑眯眯的。那笑容里,流淌着乡间的蓝天白云、轻风细雨、安宁祥和。看着老母亲脸上的笑容,张亚林两口子觉得他们唯一该做的,就是多回来陪陪老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