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性中凸显中国审美
作者: 房海莹
叶圣陶先生曾说,书籍里有些图画,绝不是装饰和点缀,虽然每一幅画都要求它美。插图是小学科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跟写在教材里的文字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在传递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插图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科学现象、实验过程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还能增强教材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在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中,插图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承载着科学的学习过程,还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的使命。
整体而言,封面和正文插图共同构成了教材呈现的最终美学效果和美学意义。这个系统是统一的、完善的,能够促进教材整体质量的提升。教材编者把封面设计和正文插图绘制作为教材内在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部署,力图在保障科学性的前提下,凸显中国审美。
一、封面插图突出学科特色和中国元素有机融合
封面影响着读者对教材的最初接受度,也影响着他们对教材质量的初步推断。科学教材封面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科学学科的特点和主题,并注重融合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元素。
在内容上,封面的主题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或选择有趣常见的动植物,如家养金鱼、玉兰等,激发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兴趣;或选择令人震撼的科学事物或现象,如闪电、显微镜下的微生物等,引导他们深刻体会科学之美;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如国宝熊猫、黄河航拍图等,强化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或注重反映国家当代重大科技成果,如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长征运载火箭发射,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在设计上,注重使用真实、生动的照片,通过封面整体的设计架构,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独特效果。学生一拿到教材,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便能自然而然地被激发。
二、正文插图注重教学规律和阅读规律的有效统筹
在以探究实践为主体的科学课程学习中,正文插图的功能有时会超越文字所能表达的意图,因此,插图的选择和编排设计充分体现着编者的智慧和对科学教育的理解。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插图,力图体现以下选择和设计原则。
1.平衡照片和绘制图的使用
在科学教材中,照片和绘制图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学功能和审美价值。虽然科学实验照片在表现实验过程和结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绘制图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全面地提升教材的质量,强化科学性,丰富科学实验的照片表现,并充分发挥绘制图的优势,编者特别注重合理平衡照片和绘制图的使用。
照片主要用于:一是呈现自然现象和人造事物,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等;二是展示科学探究中的观察过程,帮助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三是展示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细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和观察到的现象;四是展示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的设计方法与制作步骤,引导学生实践。
绘制图主要用于:一是弥补照片的不足,对于某些难以拍摄或拍摄效果不佳的实验环节,通过绘制图来补充和说明;二是简化复杂内容,通过绘制图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和实验过程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形和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是通过绘制图丰富教材的视觉元素,提升教材的整体美感和可读性。
2.注重体现中国特色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是精品教材的内涵,也是精品教材的标准。在注重文化知识教育、能力素养提升的基础上,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明确方向。在正文插图中融人中国元素,可以丰富中国审美的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自然事物插图注重体现中国自然景观,展示中国的山川河流、动植物资源等,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文景观插图注重体现中国风貌,呈现中国的古建筑、传统工艺、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人物形象插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审美特点,活泼可爱,积极向上,传递核心价值观;中国科技发展成就插图,注重融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当代航天科技、高速铁路等科技成就,展示中国科技的发展历史及影响力。
3.确保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教材的核心,它要求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必须基于科学原理和实验结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此,正文插图中,针对自然现象、科学原理和实验过程以实景拍摄的真实照片为主,力求准确、科学;无法用照片反映的插图,如部分反映综合场景的信息丰富的单元页、课页插图等,绘制的首要原则也是体现科学性,绘制风格为写实风格,尽量接近真实的事物,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倡导儿童性
教材的使用对象是小学生,正文插图的选择和设计应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审美特点。插图在选择或绘制上,注重采用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易于理解的表现形式,运用新鲜明快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主要表现在:无论是照片,还是绘制图,画面中的所有人物形象都以儿童为主,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亲切感和代入感;插图内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力求使相应年龄段的学生看得懂。例如,一年级《我们的感觉器官》一课,采用富有童趣的插图呈现多种多样的感官游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
5.保证适切性
正文插图应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教材在插图编制上,一是设计了简洁明了且指向鲜明的栏目图标,指引教学活动的过程,包括探究实践、小资料、科学概念、科学思维和方法、安全提示、科学家故事、拓展活动、科学职业,以及科学与数学、科学与人文等学科联系栏目等;二是插图的大小、位置和排列方式注重符合教学规律,避免出现无指向意义的插图,或是为了填满页面而编排无意义的图片。为了解决一些页面表现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特意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设计了四个人物形象,用于必要的环节,这既丰富了页面呈现,也便于学生理解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hjkk20250203.pd原版全文
6.兼顾美观性
正文插图应具有艺术美感,色彩搭配和谐,构图合理,注重细节的处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材的整体美感。教材中的很多插图都是从几十张甚至上百张图片中遴选出最符合编者意图的一幅,并且经过美术编辑的精心修图和精心搭配再呈现出来。尤其是每一个单元回顾中的概念体系图(如图1),都是结合该单元的学习内容系统设计的,体现新颖、生动、简明的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各课之间的关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三、团队专业化保障教材的设计和编制
为了确保教材插图设计和编制的质量和风格定位,人民教育出版社组建了专业化的设计团队,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
1.以团队建设保障插图需求
由经验丰富的美术设计师、摄影师、科学教师和教材编辑组成的设计团队,共同围绕教材内容,研究插图需求,确保插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教材封面上,选取国内高水平大学团队的设计方案,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设计部反复遴选和精心制作;在照片拍摄上,采用专业摄影设备和技术,拍摄清晰、准确、具有艺术美感的实验照片;在插图绘制上,注重培养年轻有创意的设计师,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图库建设上,注重选择权威的专业图库资源,充分满足图片筛选的需求。
2.以制度化建设保障教材编制过程
建立完善的插图设计管理制度,包括完善设计流程、审核机制、质量控制等方面,特别是增设美术编辑的三审三校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确保插图设计和编排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同时,定期组织学科编辑室对插图的设计风格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以适应科学发展和教学需求的变化。
小结
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封面和正文插图的编制思路是在保障科学性的前提下,凸显中国审美,通过专业化团队和制度化管理,确保插图质量和风格定位。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材的整体质量,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民族情怀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设计部)
参考文献
[1]王海英.科学教科书中插图的类型、编制原则及其作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04).
[2]王海英.小学科学教材中的情境设计——以人教鄂教版《科学》低年级教材为例[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9(0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hjkk2025020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