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构建

作者: 赵小丽 刘胜明 张勤勇

[课题项目]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工程认证为抓手,面向一流专业建设——新时期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xjig2023036)

[作者简介」(1989—),,女,甘肃兰州人,工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纳米能源材料研究;刘胜明(1985—),男,陕西宝鸡人,工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研究;张勤勇(1972—),男,仁寿人,工学博士,工业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热电材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5)14-0117-04 [收稿日期]2024-06-25

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跨国合作的日益增多,使得英语成为国际交流和技术合作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新的研究成果、技术创新以及工程实践,往往首先以英文的形式在国际上发布和交流。因此,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扎实的专业英语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吸收和理解国际上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技术动态,还能让他们有效进行跨国合作与竞争。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理念,又称为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它包含“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这三个核心要素[1-2]。该理念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教育体系中过于注重知识输人,而忽视学生实际能力和学习成果的问题,其强调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未来的职业和生活目标。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课程设计中,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主要包括明确学习成果、反向设计课程、个性化实践教学、持续改进等4个关键步骤。通过应用OBE教育理念,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课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为其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专业外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肩负着攻克复杂工程难题的重任,并被期望能与业界及公众进行精准且专业的沟通。这既要求他们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也着重强调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展现出高效的沟通技能。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毕业生应紧跟时代步伐,不但要夯实专业基础,还要拓宽国际视野,与全球同行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携手共同推动学科进步。然而,当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体系,存在滞后于时代发展的弊病。

(一)教学内容陈旧

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较慢,难以跟上国际材料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应用层出不穷,然而,现有的外语课程往往无法及时反映最新成果,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前沿知识,极大地限制了其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式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严重缺乏实践性与互动性。传统的外语教学以讲授和翻译为主,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4]。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机会进行口语交流和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既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难以培养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传统授课模式以教师为核心,上课内容基本是将材料专业基础知识生硬地翻译成英文,只是片面地强调对学生专业外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而对写作、听说能力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评价体系片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评价体系过于依赖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忽视了学生对口语交流、专业文献阅读以及翻译等实践能力的评估,未能充分反映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外语应用能力。在当下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这些实际应用能力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与国际同行进行高效沟通、能否顺利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以及能否及时准确跟踪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然而,现有的评价体系未能充分反映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外语应用水平,也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综合外语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专业外语课程构建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教学当前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按照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框架,构建起一套“明确学习成果一反向设计课程一个性化实践教学一持续改进”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明确学习成果

清晰界定学生在学习专业外语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成果,包括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英语词汇、术语和表达方式,以及听懂专业英语讲座、阅读英文文献和写作材料领域的论文和报告等。

1.专业外语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精准识别和阐述,诸如纳米材料(nanomaterial)、太阳能电池(solarcell)以及水热法(hydrothermalmethod)等核心专业术语的能力,并且在阐述纳米材料合成工艺、太阳能电池组装以及水热法的实际应用时,能够恰当运用这些专业词汇。

2.科技英文阅读和翻译能力。学生能够流畅阅读并理解材料领域的科技论文,包括引言、实验方法、结果分析与讨论以及结论,并将重要部分准确翻译成中文,与国内同行交流讨论。反之,可以将国内重要研究成果翻译成英文与国外专家分享。

3.听说交流能力。学生能够在国际研讨会上听懂不同国家学者的报告内容并清晰表述自己的观点。此外,学生还须具备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英文口头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的能力,并准确回答同行的问题以及进行学术交流。

4.写作能力。学生能够撰写期刊论文、推荐信、求职信等,用语专业准确,书写规范。

5.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遇到材料工程或性能表征问题时,能够熟练检索相关国际科技论文,获得最新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问题的解决还可以通过与国内外研究学者交流合作,共同克服困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ls20251430.pd原版全文

(二)反向设计课程

基于OBE教育理念中“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5],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和学习成果,修订教学大纲,调整课程内容,明确教学重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课程分为以下三大模块。

1.教材及高质量期刊论文教学模块。此模块旨在助力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和翻译水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三版)》教材由匡少平、王世颖、顾元香联合编撰,内容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纳米结构材料以及生物医学材料等七大核心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材料,丰富了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提升了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专业学术期刊网站获取最新专业文献。例如,选取如Nature、Science、AdvancedMaterials或国内顶级期刊等,贴近实际生活、契合科技工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将引言、实验、结果分析、结论等四大板块拆分学习,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构成框架及特点,通过英汉互译的练习,提高阅读翻译水平。

2.英文影视及国际研讨教学模块。该模块致力于帮助学生突破“哑巴式”学习困境,通过多听、多说、多练,提升学生的听说技能。授课教师可以精选一系列涵盖智能机器学习、航空航天、锂电等前沿科技领域的英文教学视频,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后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有效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国际会议录像,模拟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场景,让学生分别以演讲者或与会嘉宾的身份进行英文报告或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言,全面提升专业英语应用和学术交流能力。

3.英文写作能力提升模块。此模块着重从模仿人手,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不同写作类型的英文范文,如科技论文、推荐信、求职信等。范文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分析范文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通过对比不同范文结构,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英文写作的基本框架和逻辑,提醒学生注意范文中的词汇和句式,学习如何运用专业英文表达。此外,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通过改写、续写等方式练习英文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三)个性化实践教学

教师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以此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能[6]。

1.多元化教学综合应用。通过主题探索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案例分析结合真实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巧妙利用影视作品中的英语对白和场景,让学生沉浸于英语环境中,提高听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交流。通过模拟学术研讨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后,模仿学生的写作提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多元化教学共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个性化教学实施。在教学开始之前,对学生英语水平、专业需求、未来职业规划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进行深入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教学计划,合理调配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匹配。例如,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阅读材料、听力材料和口语练习;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则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练习。根据专业需求,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教材和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设计模拟学术讨论、报告撰写、国际会议等实际场景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建议。

(四)持续改进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须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持续改进

1.设计教学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构建一套全面、多维且具备互动性的评价体系,以此全方位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师生双向互动评价,注重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学习成果相结合,从而全面衡量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精心设计包括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以及同伴互评等多维度的评价工具,例如设计各类评价表格。这些表格不仅为评价过程提供了客观和量化的标准,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能力水平。具体而言,本课程的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涵盖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日常表现、学习进步程度以及出勤率等多个方面。终结性评价侧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估,通过考试、PPT展示等方式,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所设定的目标。这种多维度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持续改进。通过深入分析评估结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持续改进不仅有助于教师不断优化课程设计,还能确保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持续提升,为学生营造更高质量的学习体验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贴合学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主题探索、案例分析和国际研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结合全面、多维、互动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从而为学生带来高效、有趣且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结语

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在教育领域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学生评估等方面应用广泛。鉴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学习成果、反向设计课程、个性化实践教学、持续改进等四个关键步骤,成功构建了课程教学模式,强调学习成果导向,通过案例学习、学术研讨、主题探索和模仿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ls2025143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