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大爱,守护未来
作者: 刘亚 陈伦双 满宁长江之畔,重庆市大渡口区,有座古镇名为义渡。所谓义渡,就是义务摆渡人过河。当地检察机关也有一群这样的“摆渡人”,但他们摆渡的不是普通乘客,而是一个个“迷路”的孩子——
“我知道错了,以后会好好悔改。如果以后有能力了,我想买台挖掘机,自己当老板。”
“希望嬢嬢、叔叔再给我一次机会,以后我不会再做违法的事,在家里也会多帮爸爸的忙,让爸爸每天都开心。”
“我心里早就把你当成亲姐姐,如果不是你的一番教育及时点醒了我,我可能心里还保留继续犯罪的想法,但现在不会了,我不会让你的心血白费。”
…………
在大渡口区检察院“莎姐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保存着一些信笺,或字迹工整,或笔画凌乱,但一撇一捺中写满了迷途少年们对犯罪的悔恨、对未来的迷茫、对前途的憧憬,还有他们被“摆渡”的故事。信的开头各异,有的孩子写着“尊敬的检察官”,更多的孩子写的是“亲爱的姐姐”……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正如团队成员内心的对白:真正的司法威严,不是霹雳雷霆,而是春风化雨;不是铁面冷锋,而是掌心暖阳。
这,或许就是重庆市检察官守“未”团队20余年来对迷途孩子们的救赎之路,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时代答案。
从大渡口“摆渡人”到山城守“未”者
时间回溯到2004年。那时候,大渡口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15岁的少年小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实施抢劫41次,抢走32名同龄人零花钱共计657.5元。其中最小的一笔,仅有5角钱。
案件审理当天,小刚站在被告人席上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当我父母离开,没人管我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当我被人欺负,无处求助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现在我犯罪了,你们全都来了,来审判我!”
那一刻,整个法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揪心的一幕,也久久地印在了当时还是大渡口区检察院青年干警的梅玫心里。或许小刚真有无尽的委屈,但他的话更像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质问和呼唤。
庭审后,大渡口区检察院检察官们针对此案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看到那些5角、1元、2元的作案金额,我觉得小刚跟很多人印象中的‘坏孩子’不太一样。”梅玫说,每次抢劫,他几乎都只是用语言威胁对方交出钱来,从未真正动过刀,而他自己也曾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现任大渡口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四级高级检察官的梅玫向《方圆》记者认为,“一诉了之”或者“一放了之”都无法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问题。原生家庭的影响、不良环境的侵蚀、社会支持的缺失……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才导致这名15岁少年一步步走向歧途。如果就案办案,那不过是给孩子的未来贴上一张犯罪标签。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梅玫心中萌芽:应当透过案件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为孩子多做一点”。为此,梅玫和其他6名检察官做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创立重庆市首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
“莎姐”之名,最初源自大渡口区检察院一名叫王莎的女检察官,她对孩子们总是耐心细致、和风细雨,大家都叫她“莎姐”。而在字典里,“莎”是一种草,其根香附子又是一味中药,意喻向阳生长、治病救人,饱含着对孩子们最美好的期许。
“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应运而生——出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规则(试行)》,推出关爱“三个一”工作举措(写一篇“检察官寄语”、写一封信、发一份检察建议),向社会公开“青春法律咨询热线”,设立“莎姐谈心室”,在《重庆晨报》“阳光检察”专栏开设“莎姐心声”等栏目,与广大未成年人沟通交流。
2012年8月,重庆市检察院将“莎姐”工作推广到全市三级检察院,统一设立45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明确专注于办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积极开展帮教挽救、心理疏导、普法宣传、综合保护等工作,以法治威严和司法温情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与此同时,“莎姐”志愿者工作逐步推开,2015年7月,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委政法委、重庆市文明办、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高级法院、重庆市检察院、共青团重庆市委八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广泛开展“莎姐”法律志愿活动的通知》,更多的“莎姐”“莎姐志愿者”走进校园、社区、农村,连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也加入“莎姐”志愿者的队伍中来,“莎姐”卡通形象在征集中问世,《重庆晨报》开起了“莎姐故事”专栏,“莎姐”普法系列漫画书也陆续送到孩子们手里。
2018年,“莎姐”青年少年维权岗职能由单纯办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向一体化办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转变,始终坚持打击与救助并举、惩治与帮教并举、治罪与治理并举、办案与预防并举,吸纳1600多名社会志愿者、41个社工组织和100多名心理咨询师组成“守未联盟”,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3年6月,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将“莎姐”检察工作品牌升级为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品牌,重庆市委政法委牵头,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莎姐守未”专项行动。检察机关协同相关部门做好依法打击、环境整治、分类关护、宣传引导等工作,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司法、网络“六大保护”协同发力,画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同心圆。
2024年,重庆市检察机关持续深化“莎姐守未”,开展“检护成长”专项行动,以“零容忍”态度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持续做实“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依法惩处、绝不纵容,协同推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矫治,与重庆市教委建立专门学校衔接机制,在10所专门学校设立“莎姐工作室”。
…………
“德法相伴,托举‘折翼天使’展翅高飞;让爱成灯,照亮迷途少年成长归路……”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隆重举行,重庆市检察机关“莎姐守未”女检察官团队荣膺特别奖。短短几句颁奖词背后,是重庆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部门一路走来的初心故事。
“莎姐”,一个温暖山城的名字,“以法律监督之名,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余年来,重庆市三级检察院青少年维权岗从1个扩展到45个,检察官从7人发展到500余人。其中,梅玫、龚珊、唐焕然、吴波、李非白、孙文静、王莉这7名共产党员检察官是“莎姐”检察官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在“为党护苗”共同信念的感召下,组成了重庆市检察官守“未”团队。
20余年来,团队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带动全市检察机关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数万件,强化责任担当,以点滴之功促进社会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有力的法治防线。他们落实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尽职保护不止于履职办案,从爱出发、用心守护,不放弃每一个罪错少年、不抛弃每一个受害儿童、不遗漏每一个困境孩子,在维护法律威严的同时传递了司法温情。他们把普法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始终,用心用情用力用功讲好普法课程,覆盖重庆市500多个乡镇、惠及600多万名青少年,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底生根发芽。他们积极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善于从司法实践中拓新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推动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上线全国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参与全国人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法论证,促进完善了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团队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单位”、“感动重庆”特别奖等荣誉40余项,涌现出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团队的示范带动下,重庆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先后四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成为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对侵犯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
“每起侵害案件都是对法治底线的挑战,我们必须对侵犯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在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战线上,团队成员们以法治为剑,用制度铸盾,将对犯罪零容忍的信念化作坚实行动。
重庆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龚珊参与办理了多起在全国、全市有重大影响力的涉未成年人案件。在一起引发全国关注的重大案件中,龚珊主动请缨,夜以继日地审查证据、钻研案情,从犯罪嫌疑人17557条如乱麻般的聊天记录中抽丝剥茧,硬是“抠”出一条逻辑严密的证据链条,有力惩治了犯罪、彰显了司法权威。龚珊说:“或许因为我既是检察官,也是孩子的妈妈,无论从哪个立场出发,看到案件中那些被侵害的孩子,我都特别心痛,总想尽最大能力去保护他们。”
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大多为女干警,而现任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吴波则是一名男干警。2018年,第二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正式成立,吴波主动向组织申请成为一名未检检察官。这些年来,吴波扎根重庆三峡库区,以专业化办案和系统化救助,在构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保护防线和推动综合救助领域成绩显著,成为三峡库区留守儿童维权先锋。
2023年2月,三峡库区忠县王某某等人侵害留守儿童案卷宗摆在了吴波面前。案情并不复杂,王某某作为成年人,邀约多名未成年人实施犯罪。但从公安机关移送的卷宗看,犯罪嫌疑人有的犯意不明、有的事实不清、有的言词矛盾……吴波深知,每一个细节、每一份证据,都关乎着正义能否得以伸张、法律尊严能否得以维护。一个多月时间,吴波先后翻阅案卷25本,查看CD光盘电子数据26张,完成审查报告12万字。其间,他先后3次赶往办案一线,向公安机关提出补充侦查提纲意见20余条,最终形成完整证据链。经严格区分不同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地位、作用,法院判处主犯王某某无期徒刑、5名未成年被告人有期徒刑十年至三年不等。
“在办案中,我们不放过任何一条侵害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侵害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侵害行为,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重庆市开州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一级检察官王莉说。
2020年3月,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时,面对复杂的案情、海量的卷宗材料,王莉将68小时的同步录音录像整理成可阅文字,逐帧审查23小时的视频监控,从一句不起眼的话中成功挖掘出关键线索,攻破行为人的串供同盟,精准认定某未成年人的被害人身份,并依法改变侦查机关移诉罪名,追诉4名漏犯,最终5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至三年六个月不等,有力地打击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作为未检检察官,认的是法理,审查的是每一份证据、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疑点,这是精准打击每一起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必需的自我修养。”王莉表示。
为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竭尽所能
当未成年人遭遇侵害困境时,当家长不想管、不会管、不能管时,重庆市检察官守“未”团队挺身而出,运用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竭尽所能为孩子着想、为孩子维权、为孩子撑腰。从制度创新到个案突破,从雷霆打击到春风化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意。
重庆市检察院第三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李非白长期致力于对涉案困境儿童的保护,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检察官妈妈”。
一起交通肇事案,被害人身亡后留下未成年的三姊妹。李非白主动介入,为孩子们争取赔偿款、确定监护人。但在持续跟踪监督下,李非白察觉到监护人有侵占、私分赔偿款的苗头,便向法院致函暂停发放赔偿款。赔偿款被停发后,监护人质问:“凭什么?”法院追问:“依据是什么?”不理解者诘问:“你们在做什么?”在一个平常的午后,三姊妹的亲属指着检察官鼻子说:“你这么喜欢当妈,娃娃都送给你!”随后把二妹、三妹扔在检察院大厅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