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本色

作者: 周汉祥

一群远在他乡心系桑梓的泰顺县游子,以指尖轻触,编织起一座无形的桥梁—“乡土村”微信群,这里,是灵魂深处对故土最温柔的呼唤与守望。其中,一位从铁血军营的班长岗位上光荣退役的军人陶秋风,被“村民们”满怀敬意地拥戴为“村主任”。从昔日的带兵班长到今日的微信群“乡土村村主任”,身份的转换,岗位的转变,不管是在本职的工作中,还是本职之外的“热心事”,非但未减损他分毫的担当与热情,反而如同秋风中的那抹坚韧,更加彰显他不变的班长本色。

2000年,那时的陶秋风正值青春年华,怀揣着对军人的向往,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驻厦门某部的一名陆军战士。新兵连期间因刻苦训练考试成绩突出,他被留在教导大队工作。在那个锤炼意志、锻造铁血的地方,他不仅学习了军事技能,还铸就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格。2001年,他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士兵”并担任班长,又被组织推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份荣誉对他来说,既是责任的加重,也是信仰的坚定。

退役后,陶秋风携带着军旅生涯中锤炼出的金色记忆,优雅地转身,步入了这片广袤的沃土。在新的岗位上,他巧妙地将军营中锤炼出的钢铁意志与深藏的温情细流,编织进每一个全媒体运营的精妙策划之中。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退役不褪色”,在另一个战场上,继续书写着属于他的辉煌篇章,让那份在军营中磨砺出的光芒在传媒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2023年夏季,陶秋风单位的主管领导想要办城市音乐节,因缺乏经费和举办经验,同事们都说这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领导找到陶秋风时,陶秋风以军人的果敢接下了这个任务。短短两周后,一场以音乐为载体、以体验为核心,结合瓯江光影码头的特色灯光秀的瓯江潮生活音乐节成功上演,把不可能变成了事实。

2023年10月6日,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和恳谈会在泰顺召开。陶秋风主动发挥自己的全媒体技术,加班加点赶制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研究保护》等四个篇章的宣传片,为大会顺利召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他积极探索如何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廊桥文化的传承与复兴。他献计献策,提议《泰顺廊桥主题AI绘画大赛》,通过AI智能创作,让更多人了解和记住廊桥之泰顺印象。这为古廊桥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生于农村的陶秋风,骨子里早已烙下了乡土印记。2007年,作为温州广电青年党员的陶秋风,了解到泰顺下洪中心学校有孩子们因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业的情况后,便参与发起了一场爱心捐助活动。十五载春秋更迭,这份爱的接力棒从未停歇,温州广电的爱心人士们以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累计捐资高达35万元,如同甘霖洒向干涸的土地,滋养了600余名当地贫困学子的心田。

陶秋风自担任温州市航拍协会秘书长以来,便以“瞰见·新趋势”前瞻性的视野和独特的定位,在浙南无人机航拍、低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他积极与温州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推广龙湾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禁飞管理,设立“温州市航拍创作基地”为会员采风创作服务。他还积极为某部无人机侦察排做了无人机理论和实操培训,与人武部军民合力组建“无人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为救援工作提供装备和技术支持。为全力护航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他参加了温州市政协主办的《政情民意中间站》电视节目,与温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等一起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净空护航助力亚运。

陶秋风,就像是那历经风霜却依旧挺拔的青松,将部队里练就的严谨与果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誓言,用实际行动解决着乡亲们的难题。从班长到“村主任”,变化的只是称谓,不变的是那份对家乡深沉的爱与责任。陶秋风,用他的故事,书写了一曲跨越时空的乡村赞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127.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