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跨过这道坎

作者: 史乐宜

“我们必须跨过这道教育的坎、命运的坎、人生的坎!”在明晃晃的雪光下,在冷飕飕的寒风中,复旦大学高才生马骅望了望台下十二张黑红黑红的脏兮兮的小脸,坚定地说道。

2003年2月,“当志愿者”的这个念头在马骅的脑海中如火苗般躃动。于是,他跨过世俗的重重羁绊一大城市的繁华喧嚣、优渥的薪资待遇、理想的人生轨道,穿过迢迢远山,越过遥遥河流,只身来到云南的明永村义务支教。

在白灿灿的梅里雪山之下,在波涛汹涌的澜沧江之侧,仅有灰灰暗暗的教室一间,破破烂烂的木门一扇,坑坑洼洼的黑板一块,桌面沟沟壑壑的木桌十几张。小至七岁,大至十二岁,孩子们都坐在这间教室。在马骅到来之前,孩子们的生活一片空白,如同一座巨大而透明的冰川。

春天到了,鱼鳞云优哉游哉地飘过,忍不住驻足凝听着村里传来的歌谣:“我们是小羊,跳跃过山坡同草场,提起嗓子笑,撒开腿来跑:活泼是我们的主张。我们是山泉,白云中流下了高岸…我们要永远热烈同勇敢…来啊,搀起手,少年歌在口,同行入灿烂的前程!

马骅在明永村教小学生唱歌,识字,建屋,种菜,转山。他随身带的电脑里有上千首民谣。朱湘的《少年歌》被一遍遍哼唱着,穿过小小的教室,唤醒了打瞌睡的杜鹃。斑鸠也扑腾腾地飞过来,咕咕地伴奏。

金澄澄的阳光好奇地注视着这一切,桃花笑嘻嘻地挤满了枝头,发出漫山遍野的粉色笑声,迎春花也迫不及待地探出黄黄的脑袋。孩子们内心沉甸甸的冰块也开始有了裂纹,碎裂、融化、嘎吱作响,而后,仿佛化作了一股股山泉,欢快地奔涌,敲打着磊磊的乱石,跨过山村祖祖辈辈的阻拦,奔向远方。

望着一双双漆黑的眼晴,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孔,马骅心中的迷茫也被一扫而空,跨过了他自己心中的一道虚无之坎。此前,他在丰裕的物质中,怀疑着人生的意义。可是,当他在虚无中涉足更为壮阔的远游,成为光源,成为别人的意义之后,生活就不再空洞了。如西西弗斯,即使心中的石块一再滚落下来,他也能拥有一次又一次将巨石重新推上山顶的力量。

村里也跨过了更多的现实之坎,一点点解决着问题。大家先是在山上建了座蓄水池,让孩子们喝上了干净的饮用水;再点亮了几盏更明亮的灯泡;又淘到了更多的旧课本、旧课外读物……云南山村的娃娃们在知识的河流中澡雪精神,涤荡心魂,如同一只只纯白的雏鹰,振翅欲飞。

“人生在必经的‘寒冬’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彼处,张桂梅也来到云南丽江华坪,坚定地说道,“我们必须跨过这道教育的坎、命运的坎、人生的坎!”

大山深处,学校的高楼拔地而起。在明亮的教室里,墙壁洁白如雪,黑板墨绿油亮,电脑闪烁着科技的光芒,山村少年们拿着崭新的课本,热烈勇敢地继续向前,迈过一道又一道坎。

必须跨过这道坎 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15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