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得真知 集思获广益
作者: 朱鑫悦《孟子》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考,是人类智慧的起点,也是通往真知的路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应以思考来体验世界、融入时代。诚然,思考不可或缺,但若只沉湎于闭门造车,则难免陷入狭隘。一个博学者的独思,不如三个普通人的探讨。因此,我们不仅要用思考来追寻真知灼见,也要通过集体的智慧汲取广泛的益处。
思考是认识世界的基石,也是指引前行的灯塔。加缪曾言:“如若没有灵魂的栖身之所,人性终将湮灭于命运的偶然。”若缺乏思考,仅仅墨守成规、随波逐流,人便如同迷失航线的船只,只能在命运的波涛中随遇而安。《局外人》中的默尔索便是如此,他对世界缺乏深刻的思索,行事人云亦云,善恶观念模糊不清,最终成为自己人生的“局外人”。反观《鼠疫》中的塔鲁,他通过深沉的哲思体悟到,用行动治病救人、以仁爱接近圣人的品格,是抗击瘟疫的重要信条。他的觉悟不仅改变了自身的立场,也为抗击瘟疫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见,唯有思考,才能看清生活的本质,为灵魂找到归宿,为行动指明方向。
思考固然重要,但倘若脱离实际、沉溺于孤立的哲思,便可能沦为无用的困顿。王阳明早年专注于“格物致知”,企图通过观察万物而获得智慧,却在“格竹”中徘徊数日,一无所得。脱离实际的思考,不过是无根的浮萍,难以成就真正的见识。个人的思想如沧海一粟,只有与他人的智慧碰撞交融,才能汇聚成真正的智慧之海。
我国自古便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哲学智慧。集思广益,方能化片面为全面,将单薄转为丰富。钱学森回国后,不仅亲身投入科研,更致力于培养人才,建立团队。“两弹一星”的成功,绝非单人之功,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如一只精巧的钟表,若缺少分针、时针、秒针的协作,即便外表再华美,也不过是一件废物。当我们陷于个人的局限和思维的窠白时,不妨敞开胸怀,虚心请教,让个人的思考融入集体的智慧,便能从单一的视角中解脱,获取更加立体的认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不仅是孔子一人之思,更是他与弟子们共同探讨的智慧结晶;柏拉图的《理想国》,亦非一人独思的孤芳自赏,而是汇聚了师生之间思想碰撞的火花,最终奠定了西方哲学的根基。集思广益,让智慧超越个体的局限,为后人开辟出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思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集思是我们突破局限,迈向更广阔未来的桥梁。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在个人的思考中寻找真知,在与他人的探讨中获得广益。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立足,将个体的智慧汇入集体的洪流,为生活赋予更加深远的意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16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