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的错误中学习:内涵、模型、影响因素与价值
作者: 欧阳忠明 周诗晴 李亚培在工作中发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技能人才在从事复杂的专业任务时。错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犯错被视为能力不足、知识欠缺或表现不佳;另一方面,错误也为技能人才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对于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组织来说,错误中学习(Learn-ingfromerrors)能够充分发挥员工潜在的能力,以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由此可见,犯错不再是令人羞愧的事,相反,它能够为个人和组织创造学习机会,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观点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例如,Cattaneo和Boldrini的研究表明,错误是个体在学习程序性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发展个体专业技能的关键触发点[1]。Pan等人也指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有助于避免组织未来再次发生类似错误[2]。可见,在工作场所中利用错误来支持学习,对于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组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学界关于错误中学习的研究仍存在认知偏差:一是概念界定受文化语境制约,二是过程模型缺乏跨情境解释力,三是作用机理研究碎片化。在全球知识经济时代,错误所蕴含的学习价值已成为跨国企业与研究机构共同关注的议题。为此,本文基于国际比较研究,解构错误学习背后的文化基因,聚焦错误中学习的内涵、过程模型和作用机理,对其进行诠释和系统研究。
一、错误中学习的内涵
(一)内隐式的经验学习
错误中学习作为积累工作经验知识的有效途径,越来越被认可,如Eraut在其研究中肯定了错误中学习的价值,他认为这是一种工作中因犯错受到冲击后获取经验的过程3,即在工作场所中,个体通过错误中学习获得专业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Har-teis等人也强调,错误中学习可以将错误转化为有效的学习经验[4]。Hetzner等人基于过程论视角,明确错误中学习是个体通过分析错误情况,总结出今后必须避免或防范的行为,从而进行基于经验的学习过程[5]。在工作场所中,错误中学习具有内隐性特征,通常与具体任务或环境有关,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可通过无意识的观察来积累相应的经验知识。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实践进行学习,这一过程具有高度的情境依赖性,难以通过直接传授的方式让他人掌握,更多依赖于个体在实际情境中的亲身体验。
(二)源于实践的偶发学习
错误中学习是一种隐性的、非结构化的学习方式,通常在个体无意识、无目的的情况下发生,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工作实践中自发开展的学习活动。在解决错误的过程中,个体无意识地汲取教训和经验,偶发性学习便随之产生。Bauer和Mulder在其研究中对错误中学习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错误中学习是非正规经验学习的子类别,原因在于它采用了从偶发事件中构建知识的方法[6。一年后,Bauer在针对护士群体的研究中再次提出,与错误相关的学习经历应当是一种偶发事件[7]。Marsick和Wat-kins在《工作场所的非正式学习和偶发性学习》中明确提出,错误中学习是偶发性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例如,在工作过程中,员工与在这一领域有技能的人交流合作时,会发现自己有不同的学习偏好,而这些偏好会影响他们对工作流程的设想,此时员工便会受其影响进行相应的调整[8]。
作为非正式学习的子形式,错误中学习能为员工积累工作经验提供一个新渠道。在工作实践中,虽然错误通常是员工试图避免的,但员工能够通过非正式和偶发的方式从错误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因此,员工应重视工作场所中的隐性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当错误发生时,员工应最大程度地将其转化为有效的学习经验,以降低错误带来的负面效果。
(三)规避错误的反思学习
错误中学习可以解释为个人对自身或他人所犯错误进行反思,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积累。错误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为了规避未来错误的学习模式,个体通过制订相应的计划和改变工作流程来预防错误,进而优化工作计划。这意味着错误中学习是一种反思性学习活动,需要个体持续开展反思活动,通过反思总结错误、改正错误和规避错误。Wang等人的研究发现,学习水平较高的个体在工作中犯错后,通常会积极反思、总结经验,助推他们更努力地在错误中学习[。错误为个人提供了反馈信息,在反思过程中,个体能够明确知晓如何调整自身行动,最终实现目标。
(四)自我调节的适应学习
在实际工作场所中,快速适应并不断改进是个体取得成功的关键。Zhao在其研究中,将错误中学习定义为个体修正或改进自己行为或决策的过程[1o]。Anselmann和Mulder将错误中学习定义为一个适应的过程,即个体在出现错误后制定新的行动策略,对资源和信息进行重新分配和规划[]。综上所述,这几位学者均认为错误中学习是个体积极调节错误的适应性学习。适应性学习通常是主动学习的过程,个体在其中评估自身行动,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行动来改进和适应。
关于“错误中学习”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思考,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如下页图1所示)。错误中学习是一个多元且复杂的学习方式,因此,任何单一角度的界定都难以揭示其内涵,若要对“错误中学习"这一概念进行更加系统、清晰、准确的界定,应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考量。

二、错误中学习的模型
业界对于工作场所的错误中学习十分重视,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多个实践项目,并构建了错误中学习的过程模型。
(一)意志理论视角下的过程模型
意志理论(VolitionTheory)聚焦于个体在面对失败时,情绪、动机、元认知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除认知控制(即通过元认知活动保持注意力并努力完成任务)外,情绪和动机控制(即在任务过程中抑制负面情绪和其他干扰性想法的自我调节过程)在调节错误中学习的有效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例如,Carver和Scheier提出了一个可以解释学习者出错后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理论模型,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适宜的理论框架[13]。Boekaerts指出,个体在出错后调节情绪和动机的能力会直接影响错误中学习的成效[14]。Tulis以意志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错误中学习的过程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将错误中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错误反馈阶段、情绪和动机的调节阶段、学习的过程阶段以及最终获得学习结果[15]。Tulis认为,学习者出错后的学习行为、情绪动机、调节策略会受到个人特征和环境的影响,并且个体对错误的反应与情绪和动机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情绪和动机不仅可以影响错误的识别过程,错误的识别也会反过来影响个体的情绪和动机。因此,在错误识别阶段,个体需要关注自身的情绪与动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yyy20250513.pd原版全文
(二)经验学习视角下的行动模型
错误中学习是特殊学习情境下的动态学习过程,基于此,研究者从经验学习视角对错误中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划分(见下页表1)。综合相关研究成果,错误中学习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流程:

附注: ⋆ 代表模型中“自下而上"的起点; 代表最终实现了错误中学习的结果; × 代表两者的交互作用,也就是人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反应结果

1.错误识别。识别错误是激发学习和改进实践的关键出发点。Cannon和Edmondson在其构建的模型中,着重强调了识别错误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主动且及时地识别失败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关键第一步[16]。在错误尚未被放大、整合到更大的系统中或变得不可逆转之前将其暴露出来,是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必要环节。组织学习中的一个惨痛现象是,灾难性的失败通常由一些较小的失败预示,而这些较小的失败往往被忽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这些小失败是重要的“早期预警信号”,能提供必要的警示,以避免未来更大的灾难。因此,识别错误作为错误中学习的第一步,错误识别的重要性需被重新审视,以此激励个人和群体正视错误、积极寻找失败的原因。
2.错误归因。只有对失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才能挖掘潜在的学习机会。Wuttke和Seifried在《学校和工作的错误中学习》中指出,反思是错误中学习的重要前提,通过反思才能深入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17]。因此,错误归因是识别和改变日常行为不可或缺的前提步骤。Gartmeier等人也认为,在不清楚具体错误类型和纠正方法的情况下,分析和反思尤为关键[18]。因此,错误归因实际上是一种反思过程,它影响着个体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深度。
3.实施改进。根据Kolb的体验学习圈模型,经验学习所需的四种能力包含“积极的试验”。他认为,积极的试验就是将新观点和概念应用于现实中的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能力[19]。同样,Cattaneo和Boldrini主张,犯错之后应重新执行相同的任务以尝试新策略,并利用先前的经验来评估这些策略[20]。这个过程是将从错误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转换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可以发现,学者们在深人分析错误成因后,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并付诸实践,以防止同类错误再次发生。重新实践为个体提供了检验机会,可验证反思后的新的行为策略是否有效。此外,这种重新尝试的过程也是提升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能增强个体面对挑战时的自信心以及应对未来难题的能力。
4.反思评估。错误中学习是基于经验的学习,通过分析错误情境得出结论,明确未来需避免或防止的行动。反思评估有助于个体识别和理解自身局限,从而避免重复错误。Boud及其同事构建了经验学习的反思性过程模型,在原始模型中明确强调了“重新评估经历"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在反思评估阶段,个体旨在重新审视先前的经历,并将其作为为新经历做准备的途径,从而促成新的学习[21]。由此可见,反思评估是错误中学习的关键环节。个体对错误进行归因,能够识别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据此制定和实施新的改进策略,随后对改进结果进行进一步评估,从而实现错误中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错误中学习的影响因素
影响错误中学习的因素涉及个体对错误情境的认识、情绪反应和动机性质的解读,以及对同事的信任及感知到的心理安全的社会环境。
(一)首要因素:目标导向动机的差异
Rybowiak通过错误取向问卷(EOQ)研究发现,错误中学习与自我效能感、自尊和个人工作能力呈正相关关系[22]。此外,Bauer和Mulder指出,当员工认为与错误相关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并以学习为导向,不惧怕公开讨论错误时,则与错误相关的学习更易发生[23]。Frese和Keith认为,员工在工作中的主动性,会影响错误中学习的效果,这些员工的目标导向往往超出了他们所担任职务的正式要求,他们的努力主要是为了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24]。这一系列研究表明,员工的内在动机和自我驱动的态度对于有效开展错误中学习至关重要。错误中学习也与个体及组织对成就目标的追求相关。这种动机反映了个体掌握新技能、知识和完成任务的决心,以及他们展现自身能力的意愿。
(二)次要因素:个人情感动机的差异
从影响错误中学习的个人情感动机层面来看,个人对错误行为的评价方式以及他们对错误的潜在积极后果的感知意愿,均受到错误取向的影响。例如,Keith和Frese认为,在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错误和挫折出现的概率最高,因此个人的情绪控制能力在学习中尤为重要[25]若个体未能有效控制情绪,可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消极情绪会使个体的注意力从任务转移到自身,干扰学习进程。他们还指出,对员工开展错误管理训练有助于其实施自我调节控制。基于此,Rausch在研究工作场所出错情况下情绪、应对方法和学习之间的复杂关系后总结得出:个体最初错误中学习时,无论意图是为了解决问题、自我保护还是情绪调节,都会影响错误中学习的效果[2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yyy2025051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