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中年级语文单元情景剧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 王荣荣

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情景剧教学活动中,教师需紧密围绕单元培养目标,以故事脉络为指引,带领学生全程积极参与,促使学生掌握“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的技能。基于此,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范例,将其中的课文《西门豹治邺》创新性改编为情景剧,指导学生通过参与情景剧活动前的筹备、活动中的展示以及活动后的评议,深度挖掘课文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探索将其与单元内其他课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度融合的路径。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聚焦“历史传说故事”主题,精心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三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了七岁的王戎面对路边果实累累的李树,敏锐地判断出这些李子必定苦涩,最终得到众人验证的故事。这一情节生动体现了王戎的聪慧与洞察力,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崇尚智慧的精神。《西门豹治邺》则通过西门豹巧妙惩治恶势力、保护百姓的事迹,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正义的力量。西门豹的机智与果敢,不仅为百姓带来了安宁,也传递了正义必胜的信念。《故事二则》则讲述了两个富有启示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讲述了蔡桓侯因拒绝扁鹊的治疗建议而最终不治身亡,凸显了扁鹊勇于直言、敢于担当的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勇敢品质的推崇。第二个故事则通过纪昌在飞卫指导下刻苦练习射箭,最终成为神射手的经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勤劳与坚持的价值。

上述四则故事,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初步领悟“智慧、正义、勇敢、勤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其中,《西门豹治邺》作为本单元的重点课文,集中体现了这些传统文化价值。无论是《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展现的智慧,还是《故事二则》中分别体现的勇敢与勤劳,都在为《西门豹治邺》情景剧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这些课文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西门豹治邺》一课的情景剧活动架构

“课堂是多元声音交响的世界”,为使该课文演绎为精彩的课堂华章,深度挖掘并拓展其中的“智慧、正义、勇敢、勤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至单元其他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文改编为情景剧,借助情景剧活动前的筹备、活动中的展演、活动后的复盘,促使上述传统文化内涵浸润单元教学全过程。

(一)情景剧活动前:引导学生初涉深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应高度重视台词的扩写与创作环节,为培育学生“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筑牢根基。为此,教师需依据课文既有台词,结合多元场景,辅助学生剖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心理动态。继而,要求学生分组协作,根据人物性格与心理变化轨迹,完成台词的扩写与创作任务。

在台词扩写层面,聚焦老大爷与西门豹两位人物。西门豹通过与老大爷的问答,探寻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根源。教师应以该场景为依托,指导学生研读对白,体悟西门豹正气凛然的性格与不断质疑的心理,以及老大爷待人诚恳的品性与悲观失落的心境。以“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成因是什么?‘给河神娶媳妇’一语出自何人?新娘源自何处?漳河是否发过大水?”等问题为线索,指导学生开展台词扩写。

在台词创作维度,涉及姑娘、巫婆、官绅等角色。教师应以河神娶媳妇之日为背景,借姑娘的满面泪痕,让学生感知其脆弱内心与悲伤情绪;透过巫婆被投漳河、官绅们惶恐不安、面如土色之态,使学生洞察这些反面角色虚伪狡诈的本质与心虚胆怯的心理。尤为关键的是,教师应指导学生创作诸如“不要!我不要去找河神!”“求求你了,不要让我去催巫婆了!”“求求你饶了我们吧!我们以后不再谋财害命了!”等反面人物台词,并与正面人物台词精妙融合,让情景剧剧本鲜活而立体。

(二)情景剧活动中:引导学生体悟典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线教师应当把握“知识要素”与“过程要素”,情景剧作为侧重过程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显著助推作用。《西门豹治邺》情景剧活动涵盖“现场调研”“制裁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三个场景。在各场景中,教师应依据不同情境配乐,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生动的动作演绎与精彩的口语讲述,塑造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在首个场景,以西门豹与老大爷的现场对话为核心,搭配悲戚色彩的音乐,营造凄凉氛围。饰演西门豹的学生神情肃穆,扮演老大爷的学生神色哀伤。譬如,扮演老大爷的学生可低头叹息回应:“哎!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

第二个场景涉及西门豹、姑娘、巫婆、官绅等诸多人物,教师在动作展示与口语叙述指导中,务必引导学生聚焦人物性格与心理变化。以姑娘为例,其心理起伏明显,起初以为大限将至而恸哭,高呼“我不要嫁给河神!”“我害怕巫婆!”“我要妈妈!”;待西门豹将其救下,顿时转悲为喜,连声道谢“谢谢西门豹!”“我终于可以和妈妈在一起了!”“我终于可以正常生活了!”甚至跪地叩谢。鉴于此,教师在场景配乐时应根据情境变化灵活切换,前段采用悲伤的旋律,后段则转为喜庆的乐章。

第三个场景虽无对白,教师仍可播放欢快配乐,展示学生预先准备的丰收田地图片,齐声赞颂西门豹,以此为情景剧收尾,升华情感高度。毕竟,中国人是很讲究情意感通能力的。

(三)情景剧活动后:引导学生品鉴广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不仅要依据学生在情景剧活动中的综合表现予以全面评定,还应结合活动的三个场景,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例如,在第二个场景,西门豹与巫婆、官绅们展开语言与动作的交锋。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对官绅头子道:“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对官绅们讲:“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这些言辞中,哪句最能彰显西门豹的智慧?哪句最能凸显西门豹的正义感?哪句最能突出西门豹的勇敢?哪句最能体现西门豹对勤劳百姓的体恤?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bz20250814.pd原版全文

扮演西门豹的学生需围绕“表演时,自身惩治恶人的豪迈之气是否得以充分展现?”展开自我评价。其余学生则通过观察西门豹扮演者的言行举止,评判其是否真切融入严肃情感,是否切实传递“智慧、正义、勇敢、勤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

鉴于西门豹是该剧核心人物,扮演此角色的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表演前的台词准备、表演中的动作及语言呈现,针对“智慧、正义、勇敢、勤劳”四个关键维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予以点评。其他学生依据点评内容予以补充,最终推动上述传统文化内涵在情景剧活动中落地生根。

三、将《西门豹治邮》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延伸

上述围绕《西门豹治邺》开展的情景剧活动,旨在为核心素养的落地营造更优条件,凭借“智慧、正义、勇敢、勤劳”等传统美德滋养学生成长。与此同时,教师可将本课情景剧活动拓展至本单元的其他课文。

以《王戎不取道旁季》为例,课文讲述王戎七岁时,与同伴出游,见路边李树多果,同伴欲摘,王戎止之,断言为苦李,后经检验果如其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以王戎为轴心,借其与同伴的对话展开台词扩写与创作,继而依据创作内容进行情景剧表演,表演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情节,以此帮助学生体悟王戎所展现的智慧,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以《故事二则》为例,文中蔡桓侯拒扁鹊之治而病故,纪昌从飞卫学射终成高手。两篇故事各涉两人,教师可安排同桌依据课文内容进行对白与动作演绎,鼓励学生结合文本拓展语言、创新动作。表演完毕,要求学生复述故事经过,引领学生领会扁鹊的勇敢、纪昌的勤劳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在单元教学的尾声,教师可举办《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和《故事二则》的情景剧联合会演,组织学生复述这三篇课文内容,使“智慧、正义、勇敢、勤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成为该单元教学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钟启泉.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朱小蔓.爱的联结:朱小蔓演讲录[M].刘慧,黄斌,李敏,选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5]吴刚平,郭文娟,李凯.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王荣荣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初级中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bz2025081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