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爱国·诚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 李琴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小学语文德育工作亟待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精准洞察不同课文的独特之处,选择丰富多元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深度融入课本,透彻领悟课文蕴含的精神内核。据此,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中的第18课《慈母情深》、六年级上册中的第5课《七律·长征》和三年级下册中的第21课《我不能失信》三篇课文为典型案例,深人探讨小学语文课堂德育的有效形式,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旅程中深刻体悟爱国、感恩、守信等高尚品德的魅力。

立足实际生活,绽放感恩教育之花

感恩教育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塑造、健全人格培育意义非凡。教师可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启迪学生立足现实进行思考,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内在感恩意识,推动感恩教育的有序实施,达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成效。

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宜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融,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起初,教师引领学生研读课文,借助问题引导策略,促使学生思索“为何作者渴求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现实生活中自身有无极度渴望之物”,以此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兴趣。继而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心仪物品的获取方式是否同作者类似一一是问母亲要钱得来的,是否曾像作者一样留意过父母的工作场景,依据学生回应,逐步引导其察觉父母的默默付出,规避一味索取行为,稳步推进感恩教育。最后,教师可依据课文升华主题,点明故事虽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看似遥远,实则母爱恒常如一,不分时代。同时布置课外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询问母亲工作辛劳与否,感恩其付出,并记录心得体会。借由本课程学习与大量生活细节体悟,学生能够深切感知父母之爱,深化对亲情的理解,进而萌生感恩父母、回馈亲情的意识与情感,越发珍视并孝敬父母。

将感恩教育有机融入语文课堂,实现课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内化课文知识,拉近与作者的距离。教师应紧扣学情目标与课本内容,持续挖掘感恩教育优质素材,优化教学策略,革新教育方法,引领学生精准把握课文核心思想与人物情感,结合自身生活感悟,理性看待现实、思考人生,培育感恩之心。

二、创设爱国教育情境,传承报国之志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富含大量爱国教育素材,其中一部分具有显性特征,便于学生理解;另有一些蕴含历史背景,具备隐性特质,学生理解难度较大。鉴于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助力学生解读课文,培育爱国情怀,为其健康成长筑牢根基。

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鉴于当代学生身处和平年代,难以切身感知长征的艰辛困苦,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制作精良、涵盖长征的历史背景、详细路线、重要战役、英雄事迹以及长征精神内涵等方面的科普视频。待学生了解长征路线与时代背景后,教师再借助图片、音视频资料营造课堂情境,实现视听融合,结合课文详述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波澜壮阔的战役场景,展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助力学生体悟诗歌中红军不畏艰险的伟大气魄。为深化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教师还可深度挖掘爱国教育资源,通过教学网络链接长征博物馆官网,展示更多红军故事与文物,激发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的热情,引导其主动探寻优秀爱国事迹,树立榜样意识,强化爱国教育成效,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爱国理想。

由此可见,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爱国教育,应充分结合现代教育工具,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历史课文教学趣味性,助力学生深度探索课文内涵与精神实质,借由历史故事与榜样力量,增进学生对爱国精神的理解,培育爱国情怀与国家自豪感,塑造健全人格。

三、开展沉浸式教学,感悟诚信教育之道

在德育领域中,诚实守信是核心要素之一,为中华民族历代传承珍视,诸多古训如“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广为流传。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诚信意识培育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引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鼓励教师构建沉浸式教学模式,教师应精心规划课堂活动,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助力学生深刻领会诚信精神,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塑造良好行为规范。

在教学《我不能失信》一文时,鉴于课文对话丰富的特点,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情景对话或情景剧演绎,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倘若自己是宋庆龄,面对去伯伯家观赏漂亮鸽子的诱惑,能否坚守与好友小珍编花篮的承诺?以此助力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洞悉角色心理活动,增添教学趣味性与生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领悟诚信精神。学习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宋庆龄为标杆,以小组形式交流身边类似事例,并于全班汇报中展开集体研讨,让学生明晰诚信品质的珍贵,体悟坚守诚信的不易,激励学生以宋庆龄为榜样,在诱惑与外界干扰下依然能坚守本心、信守承诺。

因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多元形式、多种途径渗透诚信教育,依托语文教材素材,扎实推进德育工作,促使学生领悟诚实守信乃为人之本的真谛,养成诚信美德,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培育社会责任感。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德育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小学语文课文蕴含丰富的精神养分,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如春雨润物般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助力学生将德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高尚品格。

[参考文献]

[1]朱敏彦.德智并举育人无声—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新智慧,2022(34):63-65.

[2]夏冰.“双减”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探析[J].知识文库,2022(24):157-159.

[3]刘彩云,崔国建.挖掘教材传统文化,拓展德育渗透途径—也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2(31):46-48.

[4]连亚平.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德育内容探析[J].中小学班主任,2022(16):74-7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bz2025081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