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情怀与专业智慧:涵养班主任的“雅量
作者: 何娟“雅量”,指一种宽宏大量、包容万象的气度。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班主任常被形容为“兵头将尾”,他们虽不隶属于学校行政系统,却在学校运行中起到关键作用。班主任的一日缺席,足以引起班级乃至整个学校的连锁反应,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到校园的日常秩序,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班级的全方位负责人,班主任不仅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还全面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安全保障以及日常生活。他们协调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
面对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班主任若缺乏宽广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工作将变得异常艰难,成效亦将大打折扣。因此,班主任必须具备“雅量”,即在教育实践中展现出包容、耐心和智慧。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培养和展现这种“雅量"呢?
一、班级管理的艺术:放与收的辩证统一
在教育领域,班主任的角色至关重要,其管理策略直接影响班级氛围和学生发展。在接手新班级之初,班主任往往面临确立权威与亲和力的双重挑战。传统做法可能倾向于立即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以此作为班级管理的基石。然而,这种做法虽能短暂震慢学生,却忽略了教育的长期目标——培养学生的内在自律与自我管理能力。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班级管理亦需温和而细致的策略,须避免过度干预而扰乱学生的自然成长。
在新学期的首月,班主任宜采取“放”的策略,即在确保学生基本学习、纪律和卫生规范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这一阶段,班主任更像是观察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来了解学生的自然行为和潜在能力。观察要点不仅包括学生的到校时间、课堂表现、作业态度,还包括他们的社交互动、兴趣特长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经过初步观察与了解,班主任便可以进入“收”的阶段,即根据学生的特质和需求,进行更精准和个性化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需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合理安排班级岗位,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参与管理的转变。
因此,班主任的“雅量”要体现在对放与收的精准把握上。这种管理艺术要求班主任具备深刻的洞察力、高度的责任感和宽广的胸怀,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学生的智慧:慈与严的双管齐下
部分班主任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坚信“严师出高徒”,对纪律和要求的宣讲不遗余力,对学生的任何小错都零容忍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学生情绪的逆反。班主任必须认识到犯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班主任不应只是严厉的执法者,还应是温暖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并使其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一次,雪白的教室外墻上多了一排歪歪扭扭的白板擦子的蓝水印。我的第一反应是:糟了!污迹太多难补救,领导看到肯定要责怪。我要“杀鸡儆猴”,搞调查,排嫌疑,楸出肇事者。但深思熟虑后,我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一让学生通过创作来解决问题。班会课开始了,我分组领学生观看被污染的墙壁,并让各组以“白墙忽现蓝水印"为主题创作对联、诗歌、书法、绘画等作品,装饰那面墙。随后,那面墙成了学生展示特长、抒写心声的天地,“恶作剧”也演变成了班级的“特色之举”。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的影响。
班主任处理学生的原则性错误时,也必须要有技巧,掌握“度”。小A同学平时憨厚老实,做事认真负责,却被文具店老板投诉多次偷窃。怎么办?对这种犯有原则性错误的学生,班主任不仅要严格教育,还要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扶正做人的根基
对学生严慈相济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也是一种教育智慧。班主任应该在学生经历和体验事件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自主获得感悟,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家校沟通的技巧:宽与深的有机结合
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基础,共同助力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翱翔。
家长群体的多样性是家校沟通中的一大挑战。家长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文化程度和基本素质各异。班主任在家校沟通中应展现出“雅量”,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选择适宜的时机和环境,真诚分享孩子成长的故事;提供育人建议和方法。面对不理解或不支持的家长,班主任应予以宽容和理解,以大局为重,关注重点,以真诚和关心感化家长。
家校沟通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每学期定期举行家长学校活动,如新生人学后的适应性指导、中考前的家庭陪伴指导等。此外,班主任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及时分享班级动态,让家长了解班级情况,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个别家长,班主任可以采用更为深入的方式,如电话沟通或面谈,甚至家访。这些方式有助于班主任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并为之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班主任既是班级发展的领航者,也是学校日常运作的管理者和学生成长的教育者。班主任应以教育情怀和专业智慧涵养“雅量”,做到放收自如、严慈相济、宽深相宜,潜心于教育事业,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让教育之花处处绽放。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初级中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jx2025042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