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统摄和迁移的历史大单元教学实践
作者: 廖开颜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是历史学科教与学方式深度变革的重大契机。新课标强调学科知识内容的有机整合和迁移运用,以此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然而,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搭建知识的内在逻辑架构,导致学生只能看到孤立的知识的“点”,不能洞悉知识的“线”和“面”,知识的统摄和迁移很难充分地发生、发展。因此,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强知识的统摄性和迁移性,顺应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的趋势,更好地聚焦教学的发力点和学生历史思维培育的生长点,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弄清统摄和迁移的基本内涵和意蕴是研究的逻辑起点。统摄性指的是对历史基本知识进行归纳、提炼、概括、聚合,实现知识“由繁到简,理一分殊”的结构化塑造,以便学生长时记忆、储存、激活和提取。迁移性指的是综合运用新的认知图示或框架吸纳更多相似的新的外来知识,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建构创新所需要的发散性思维生成的基点。而大单元教学以单元大概念、内容主题、核心问题整合单元内容,实现自然单元内部知识的重新整合和多个自然单元的组合,更好地体现历史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宏大历史事件的演进规律。显然,统摄和迁移的学理逻辑和大单元教学是不谋而合的。本文基于历史章节知识的统摄与迁移,侧重多个自然单元的内容统整,以“世界政治格局演进规律及趋向”研究为例,对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实施策略进行探索。
一、从常态走向创生:逆向教学设计,提升学科素养
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它强调从学习结果出发,反向设计教学过程。笔者在国际关系格局总复习中,采用逆向教学设计方法,即依据统摄性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纵向地勾勒世界格局形成、发展的线索,探究国际关系的千里“伏脉”,进而辨析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动因,体会其演进中的“变中不变”,以此奠定学生的唯物史观,并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然而,课堂观察和评估反馈结果表明:学生对于两极格局中呈现的多极化的趋势、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关系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大国外交策略理解不透。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笔者布置了“当今中美博弈下中国大国外交价值取向和未来趋向”的讨论,让学科知识和现实世界相关联,启发学生深度思考,从而实现以历史观照现实、涵育家国情怀的素养立意。由此可见,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逆向教学设计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从散乱走向有序:强化主题意识,厘清知识脉络
大单元教学实践中,主题的确立从大概念中来且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大概念。笔者发现世界政治格局演进规律及趋向这一大概念关联着单元知识的统摄性和迁移性。政治格局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两极格局,再到多极化趋势,点多面广,学生看不清其内在的联系和发展的脉络,往往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沼而难以自拔。为此,笔者在九年级复习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专题时,在嵌入统摄和迁移的双维考量下,删繁就简,抓大放小,确立了“世界格局溯源、演进及归因"的大单元主题。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将分布在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第四单元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以及第六单元第21课“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的有关知识予以统整。学生在大单元主题的驱动下,自主地建构知识,不仅对不同时期的世界格局有了认知,而且洞悉了世界格局是变动不居的,进而理解了经济实力的对比及其变化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核心因素,从而提升了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由此可见,主题意识的养成并作用于学习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聚合思维、结构化思维以及历史思维的养成,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从抽象走向可见:构建思维导图,唤醒沉睡知识
大单元教学中主题意识的确立较为抽象、晦涩,而思维导图则以具象可见的方式,深受学生喜爱。思维导图的构建离不开知识的结构化的有关理论支撑。教师结构化教学的关键是把握知识之间的“突触”,对相同、相似、相通、相对甚至相反的史事信息进行勾连、关联、链接。学生在结构的循环、重复、强化、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进而发展结构化思维和素养。笔者在九年级复习世界格局知识体系时,构建形象的、富有逻辑的思维导图,将深层次的问题可视化,学生对呈现在不同单元的相关知识做到了既看到了树木,更看见了森林,既回溯了过去,又直面当下,由此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统摄性和迁移性的认识和运用。并且,学生在此过程中,知晓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旋律,深度理解了任何单边主义倾向和行为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类正朝着建构多边主义协商机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基于统摄和迁移的大单元教学实践为真实且深度的学习拓展了空间。在逆向教学设计中,促进了核心素养提升;在主题式学习构建中,梳理了知识脉络;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中,加深了对知识要点的结构化把握一—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支架”,赋能未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jx2025042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