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 陈曼芳 张婉琦 刘思思 刘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4-0042-04

Abstract:Physical Chemistryisaprofesional basiccourserequiredforundergraduatesofchemistryandchemical engineeringcolegesanduniversities,whichisadisciplinetostudytheprinciples,lawsandmethodsofchemicalbehaviorofal materialsystemsthroughphysicalprinciplesandphysicalexperimentaltechniques.PhysicalChemistrycourseischaracterizedby itsinterdisciplinarynatureandrobusttheoreticalfoundation.Tecombinationofinnovativeteachingmethodsinitsteaching process isconducivetothecultivationofstudents’innovativethinkingandinovativeability.However,intheteachingprocesof Physical Chemistryincolegesanduniversies,thereareproblemssuchaserrorsinteachingconcepts,backwarddevelopmentof teachingmodes,biasintheteachingprocess,andshortcomingsinteachingevaluation.Toaddresstheseisues,thisarticle proposesaseriesofsolutionstrategies:encompasingcase-basedteaching,flippedclasroomtechniques,reformof physical chemistryexperiments,optimizationof teaching assessments,etc.,soastomakephysicalchemistyteachingreformmorerealistic.

Keywords: Physical Chemistry; purpose; meaning;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c and methods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脚步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从未停歇,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坚守初心,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要促进教学理念向深层次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让学生能更好地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生活,实现人生追求[1-;要实现物理化学知识从理论化向实践化的转变,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学自标的第一个层次:知识与技能的熟练掌握,而要更能注重教学目标的第二个层次:亲身体验物理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清楚地对物理化学学习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并且在以后的物理化学学习中进行灵活的综合应用,最后实现教学目标的第三个层次:个人对化学情感的提升,明白物理化学学科的学习对个人发展、社会贡献、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完成个人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一物理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物理化学是各高校化学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加深对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理解,还为许多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列举如下。

(一) 教学理念

传统的物理化学教学理念强调在重视结论的同时轻视讨论,倾向于坚持单一、线性的教学方法,并持续以静态方式进行发展。所谓的“重结论、轻讨论”即指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内容,仅仅是对课本中知识结论的表面呈现,不容许学生提出质疑或展开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僵化地鼓励记忆式学习,导致了背诵取代了应用理解,学习结论取代了深入探索的过程。而“单一化、直线性"则意味着强调纵向上的主要知识要点,忽视了横向上的知识拓展和补充。教师按照一个单一的教学主线,沿着纵向递进的方式来构建整个物理化学知识体系。因此,这种绝对静态的物理化学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思维模式的僵化,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毫无益处,甚至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二) 教学模式

传统的物理化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讲授、课本背诵、课堂听讲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由于物理化学的知识点繁多,课程时间有限,教学任务异常繁重。这导致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匆匆进行新课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情况。学生只能零散地吸收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导致教与学不够精细匹配。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讲授,而学生则在模糊不清中学习,这使得课堂效率难以提升。传统的物理化学教学范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核心地位,过分强调教师的讲授角色,导致课堂严重失衡。

(三) 教学过程

传统的物理化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直接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全盘接受的填鸭式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授人与鱼”,而不是“授人与渔”。理论知识的传授完全依赖于课本,演示文稿中的内容也仅仅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呈现;实验的设计流程、主题内容、实施方法等都是基于教材及教师的主观经验而构建的。学生以机械刻板的方式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高校的物理化学教学整体效率较低,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导致付出的努力难以获得相应的回报。

(四) 教学结果的评估

传统的物理化学教学结果评估是以一种考核形式单一、卷面成绩比重大、凸显应试教育主题的方式。考核的方式主要为期末、期中考试,而考试的内容大部分为课本和题库上的习题,大部分同学死记硬背考试内容,也可以达到及格线通过考试。这样的考核方式只能对卷面成绩进行评估,做不到对学习能力的评估。长此以往,学生只着眼于卷面成绩的高低,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教师也会满足于现状,止步于当前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410.pd原版全文

教育依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中,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讨论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促进物理化学教学的发展,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应该在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过程以及评估的基础上,将其中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内容,继续保持和沿用;跟不上新时代物理化学教学发展的,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摒弃。

二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自的和意义

(一) 目的

1教师

① 知识层面: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查找自己在知识层面的漏洞,及时填补。能准确、清楚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能进行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让知识体系更加丰满。 ② 能力层面: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熟练地掌握教学技能、把握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接纳和吸收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③ 意识层面: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让教师转变传统的姿态,真正地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自己的教研成果,也要关心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及时地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真正地培育出对社会有贡献的现代高素质人才。

2学生

① 知识层面:能熟练地对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系统地罗列,能对化学名词进行准确地叙述。能领悟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准确地解释化学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准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熟练地进行化学学科的计算。 ② 能力层面:让学生真正地获得能用已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现实存在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应试教育下考高分的能力,完成从“纸上谈兵"到"实际应用"的转变。具有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能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确定探究的目的,设计出合适探究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具有创新和开拓能力,能够基于已有的思路进行自己的创新发展,开拓思维。 ③ 意识层面: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能结合现有的证据和已有的知识对所给案例进行假设,能通过分析推理证明所假设的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并能单独地建立结论与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将理论真正地应用于实践的意识,能自觉地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点用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拘泥于课本所给的现象和原理,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有很强地维护集体荣誉感的意识,减少个人主义意识。激发对化学学科的热爱,赞美化学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巨大贡献,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个人意识和节约自然资源的环保意识。

(二) 意义

1教师

让教师学会教学,在和学生交流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并及时修补自己的知识网络,拓宽自己的知识广度,夯实教学的基础。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能更好地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及时对课堂所讲的重难点进行加强巩固,提高课堂效率。能更加熟练地应用教师的教学技能,并进行开拓创新,让教学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更能适应现代快速发展型社会的优秀教师,更好地促进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不仅能培育出高质量的知识型人才,更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真正地发挥教师"园丁"的作用。

2学生

让学生学会学习,化学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过程,就是理论知识 .+ 化学实验。两个过程要齐头并进,交叉组合,将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与“有趣"融合,最终让学生真正地学透化学。在案例分析式学习的过程中,能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最终形成和谐美好的集体环境。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让学生能更好地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生活,实现人生追求。能明白化学学科对于能源的节约与利用、环境的保护与净化、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支持社会的绿色健康发展,并能用正确的价值观来评判社会热点问题。

三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一) 案例分析式教学

在现代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式教学是一种快速发展且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中心”,化学课本和课堂讲授为“双辅助”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学过的旧知识,设计出能将新旧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对学习案例的分析推导。既能检验旧知识点的掌握是否透彻,又能促进对新知识的接纳和吸收,最后指导学生对案例所包含的知识进行扩展和创新,让学生的知识思维由点到面,再到立体,形成自己对于化学学习的创造性立体思维方式,以及自己的知识体系[45]。

知识点:饱和蒸气压。

1)案例引入。日常生活中,冬季下雪之后会在公路上撒盐(NaCI),作用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2)思考与讨论。这个案例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学生们很熟悉。先进行小组活动,最后再全班进行交流,将所有的观点汇总到一起,从凝固点知出发得到结论:作用是让雪融化;原理是路面撒盐是为了降低溶液的凝固点。

3)教师讲解。 ① 物理化学的知识一饱和蒸气压。气相压力最终将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上,这时的气相压力称为水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加入盐以后,变成了饱和氯化钠溶液,由于氯离子和钠离子占据了水溶液的一部分位置,所以蒸气压降低,同时其沸腾所需的饱和蒸气压降低,所以凝固点降低。 ②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出凝固点和饱和蒸气压的知识点,开启第四章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讲解。

4)总结。教师找出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进行案例设计,原则是把教学目标的实现安排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上,对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分析,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探究活动,学生此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提高科学素养,能立足于当代快速发展的学习型社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社会事业建设之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41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