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作者: 金伟

摘要: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小学阶段,各个领域都有估算的影子,许多问题有时只需要求出大致的结果,而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因此,使学生想估算、会估算,优化估算策略,发展估算思维,利用灵活的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 估算  策略 优化

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这一单元中的《电影院》这一课,书本上出现了估一估,课后作业中也多次出现让学生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是直接计算出精确值,或是有些估算的结果离精确的计算结果差距太大,教师在批改时还要纠结对不对。其实估算是一种方法,它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产生活中都很有用,我们要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业。

一、估算意识,让学生想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中对于估算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增强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由于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更多地是接触需要求出精确结果的计算,同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本身的估算意识也比较淡薄,所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一般先想到的是精确计算。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思维定势,多创设估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估算去解决问题,从中感受估算的便捷与特有的作用,改变过去对估算的轻视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从而增强估算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想估算。

在教学《电影院》时,书上创设了这样地教学情境:学校组织500名学生看电影,电影院有21排,每排有26个座位。问题: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能快速确定座位够不够呢?可以先估计出电影院大约有多少座位,再与学习人数作比较。明确问题后,先让学生自己独立估一估电影院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生一:把21排看成20排,每排座26人,26×20=520,能坐520人,够了。

生二:把21估计成20,把26估计成25,25×20=500,能坐520人,够了。

为了估算电影院的座位是否能容纳500名学生,可以估算出电影院座位数的下限,如果这个下限比500大,说明电影院的座位够了。在整数乘法运算中,如果把两个乘数估小,或者-个乘数不变把另-一个乘数估小,积都会被估小,对积与乘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这种感悟,就是数感的特征与表现。

书中创设了生活中估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估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多一些估算的意识能快速地解决问题。

你还碰到过生活中需要估算的例子吗?

生:在一次购物中收银员把某项商品金额多输人了一次,结果使计算出来的商品的总价格错了。所以我认为付钱之前自己先估算一次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农贸市场或小摊小贩那里买东西时,既可以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又能验证摊主的计算结果与自己的估算是否有大的出入。 刚才这位同学以自己的经验启发了大家,生活中多一些估算的意识可以有效预防出错。”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估算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自觉增强应用估算的意识。

二、优化估算策略,让学生会估算

估算不是凭空猜想的,它有具体的方口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指导估算理策略,优化估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合理选发用估算方法,真正的会估算。在遇到需要応用估算解决的问题时,必须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估算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优化估算思维,让学生爱估算

学生估算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估算进行评价。教师的科学评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估算的兴趣,增强应用估算的自觉性,而且还可以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估算策略,优化估算思维,使学生的估算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因此,根据学生的估算表现适时作出科学的评价,才能让学生越来越喜欢估算,进而爱估算。

(1)正确评价估算的结果。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一些引导性评价,倾向于关注估算结果的精确度,如“比一比谁估的最准”、“谁最能干”、“比一比谁估的结果最接近准确值",这些引导性评价显然是片面的。精算结果与估算结果肯定是有误差的,估算的结果可以是不同的,评价时不能只关注估算结果,更要关注估算的整个策略选择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根据实际问题来进行估算,学生只要能够合情合理地通过估算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对这个估算结果就应该给予肯定。

(2)重视评价估算的策略。估算时,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运用生活经验,灵活选择估算策略。只要是合理的,就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呵护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

估算是一个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好素材,由于其方法策略的多样性,以及答案的非唯一性,给了学生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其在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承载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