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34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在孩子班级群学习打卡:我从放弃到摆拍再到放弃

在女儿还嗷嗷待哺牙牙学语的时候,我曾口出狂言,“只要不作奸犯科、违法乱纪,她将来想干啥都行。就算她长大以后去捡垃圾,只要她自己认可、接受并觉得快乐,我也支持”。而我,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这样践行这段教育宣言的。

在我的观念里,孩子有孩子的天性。一个3岁的小孩要去上学,应该只是换个环境玩乐,而且过于规律的学校场景,会对一个本该奇思妙想无拘无束的小孩进行刻板的规训。所以当孩子幼儿园班级群里开始学习打卡时,我直接放弃参与。

但后来,问题出现了。在女儿的意识里,学习好像逐渐变成无所谓的事情,甚至对于其他本应由自己完成的事情,也变得敷衍起来。她不再将读过的绘本放进书架,不再吃过饭后把自己的碗筷拿去厨房,换下的衣服也随处乱丢。我们在她成长过程中建立起的良好秩序被“无所谓”打乱了。我和孩子爸爸心感不妙,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对于学习打卡的态度,让女儿出现了习惯失序、责任感缺失的问题。亡羊补牢,我们夫妻二人又开始打配合,积极参与班级群学习打卡。

背古诗时,一字一句地学;写数字时,一笔一画地教。还会举着手机,避开凌乱无序的家居摆设,摄像头对准那个被我提醒“抬头”“挺胸”“坐直”的女儿,拍上一段不会超过10秒钟的视频,因为她绝不能保持着标准姿势再坚持更多的时间了。

“妈妈,拍好了吗?”书桌前一幕画面里,女儿挺直脊背、坐姿完美、学习认真。等我一声令下“好了”后,她又变得懒散,坐姿歪歪扭扭,拿着铅笔漫不经心地“画符”。写数字的时候想着画画,画画的时候想着玩泡泡泥,玩泡泡泥的时候,还想着餐桌上没吃完的水果。

敷衍了事并不比“无所谓”更好。在和孩子爸爸沟通后,我们决定放弃作秀式的摆拍。但也要重新建立起孩子的秩序感和责任感。

孩子练习控笔时,我和孩子爸爸“轮岗式”陪写,相互点评是否合格。背古诗时,我们也要和孩子一起,逐字逐句解读诗句意思,全家参与学习过程。至于生活习惯,我们采用了“质疑+鼓励”的方式——“我才不相信你能自己换好衣服呢”“哇,你也太棒了,居然真的自己完成了”。放弃了为了让老师竖大拇指而摆拍的学习情境后,我们和孩子在更趣味性的环境里,认真体验共同成长的过程。

周末班级群里,还有人零零散散地发着打卡视频,我也不再感到焦虑。那时我正带着女儿在爬土坡,虽然满身泥土,但看到她用力攀上那个比她高出很多的土坡时,我认为这也是成长的见证。

我曾对孩子说过,“我希望你尽享此刻,我希望你拥有光明的未来”。作为父母,在同孩子一起成长的冒险之旅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读者 拾午)

读者来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