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不破的男性气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南木撑不破的男性气质06月份的天气里攒动着一股直奔酷暑的势头,走在早八的通勤路上,太阳已是高悬空中,强劲地散布着朝晖。我犹豫了再三,还是从背包里拿出了雨伞火速撑开。一旁同路的女同事见此情形,捂嘴一笑,若无其事地迎着烈日前行。我顿时觉得耳背和脸颊泛起一丝尴尬的羞红,但伞外弥漫的暑气还是让我把伞柄握得更紧了。

没错,作为三十多岁的都市男性,我如同冒天下之大不韪般地在晴天打起了伞。我不是怕晒黑,也不在乎紫外线老化我的皮肤,只是单纯受不了那超强的日光射在脸上、脖子上、双臂上产生的灼热感。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男士在晴天撑伞遮阳总是带着一股格格不入的羞耻感。

虽然伞有晴雨两用,但“可视化的伤害”让人们大大倾向于在雨天理所应当地使用伞,因为不打伞的后果在视觉上非常直观——淋成一只落汤鸡。而晴天打伞则被视为矫揉造作,除了阳光直射后紧皱的眉头和睁不开的双眼,从外表来看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危害。另一方面,越来越小巧精致的外形设计,使得伞更趋近女性柔美纤弱的气质。这与R.W.康奈尔在《男性气质》中提出的“霸权男性气概(Hegemony)”背道而驰。传统社会认为男性必须统治、控制,建立男性霸权,反对男性具有柔弱、精致、细腻等特质,认为这是女性气质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男士遮阳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清代典籍《钦定续通典·卷五十六·礼十二》便记载:“遮阳帽,明初士人贡举入监者许戴之。”而在更为久远的春秋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伞——“簦”在中国诞生,除了避雨和遮阳的使用功能,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官阶的官员要撑不同大小和颜色的罗伞,而天子出巡时作为仪仗使用的华盖,也可以看作遮阳伞的前世,尽显庄重与威严。

而在西方社会,伞一度是绅士的必备品。大约在17世纪中叶,英国人乔纳斯·汉威用动物肋骨和弹力布将巨大的波斯阳伞改造成更加便携的男士雨伞,并撑着走上伦敦街头。他这次偶然的尝试原本只是为了抵御英国恶劣的天气,甚至还因此招来了周围人的嘲笑,他不会想到自己已经为伦敦的绅士们开启了一个新的潮流。到了19世纪初,英国的绅士伞已经制作得非常精致,其修长的伞身像武士手中的决斗剑,兼具优雅与攻势。而手柄也会用巴洛克象牙作为装饰,被上流社会的绅士们兼作手杖,作为声望与阶级的象征。

在美国电影《雨中曲》里,吉恩·凯利饰演的男主角正是用一把绅士伞以夸张但极具浪漫主义的方式演绎出一场雨中男子独舞。伞在他的手中物尽其用,花样百出。撑开与收敛,挥动与高举,在这交错之间,恣意、自由、松弛、不拘小节等特质都通过这把伞传递给了观众。我相信即使把场景换在艳阳之下,这段独舞同样能够感染人。

不管是糙汉、绅士还是看上去柔弱的男士,酷暑一到,太阳总是平等对待众生,紫外线也不会性别歧视,一把伞还不至于把男士们坚不可摧的阳刚之气撑破。

打伞
上一篇: 数学天才的神话
下一篇: 健康(134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