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171航班的致命起飞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实习记者·栾若曦
编辑·王珊搭上印度航空公司AI171航班前,杰米在机场录制了一段轻松的视频,回顾了他们这趟印度之旅。杰米来自英国,这次是和伴侣来古吉拉特邦休假的。他们在这里逗留了10天。他们在视频里相互打趣,菲昂加尔穿着淡绿色衬衫,坐在视频画面左侧,旁边的杰米穿着一件满是动物图像的衬衫。两人看起来很开心,菲昂加尔对着镜头说,“我们正在机场登机,拜拜了印度”。航班计划于13:10起飞,他们约在九小时后抵达伦敦机场。
与他们一起登上飞机的还有一对印裔夫妇普拉提克和科米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他们一家准备前往伦敦开启新的生活。普拉提克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是印度著名的放射科医生。六年前,普拉提克移居伦敦。这次回来是接妻儿一起过去。普拉提克的妻子科米所在的医院发言人告诉媒体,科米不久前刚辞去工作,是该院一名受人尊敬的专科医生。起飞前,一家五口还在机舱里拍了一张自拍,所有人都笑得很开心。他们还把自拍照发给了亲戚们,配上文字“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飞机上还有拉梅什和他的兄弟。他们来这里探亲。起飞前,拉梅什还和父亲通过电话。他们搭乘的这架飞机,由印度航空公司运营,载有242人,其中包括230名乘客、2名飞行员和10名机组人员,乘客中有169名印度公民、53名英国公民、7名葡萄牙公民和1名加拿大公民。
起飞没多久,意外就发生了。坠毁前最后的画面显示,这架拥有约11年机龄的飞机在稠密的居民区上空飞行,还尽量维持机头朝上的姿态,但没能完成爬升的任务,反而慢慢下坠,随后撞上一栋建筑物后爆炸起火,浓烟滚滚冲向天空,机身残骸散落在街区内。印度媒体刊登的图片显示,飞机坠毁在机场附近一所医学院,飞机尾部卡在了建筑墙体中,目前至少造成38名地面人员遇难。
“起飞后30秒,我听到一声巨响,然后飞机坠毁了。这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拉梅什是飞机上唯一的幸存者,他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回忆,飞机在起飞后几秒钟似乎就“卡”在了半空中,绿色和白色的灯亮了起来,在那之后飞机试图加速,但好像没有办法继续爬升。拉梅什说,他那一侧的飞机坠落到一栋建筑的底层,舱门打开后,他有足够的空间逃生。他解开安全带,强行离开了飞机。“当我醒来的时候,周围都是尸体,我很害怕,站起来就跑了,地上随处都是飞机的碎片,有人抓住我,把我放在救护车上,给我带到医院来。”拉梅什说。通过目前披露的数据,可以大致拼凑起当天的情况。根据印度民航总局(DGCA)的声明,该飞机于当地时间6月12日13:39起飞,使用的是艾哈迈达巴德机场的23号跑道,全长11499英尺(约3500米)。航班追踪网站“飞行雷达24”显示,起飞后不久,飞机信号在625英尺(约190米)高度消失。飞机随后开始以每分钟475英尺(约145米)的垂直速度下降。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印度民航总局表示,意识到出事了,飞机上的工作人员对空中交通管制(ATC)发出了“MAYDAY”呼救。那通电话是在起飞后不到一分钟发出的。“MAYDAY”呼救是一种国际公认的用于无线电通信的遇险信号,表明危险迫在眉睫,立即需要援助。有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机组人员在事故发生前就意识到了问题。致命的起飞
此次失事机型为波音787-8“梦想客机”。波音787有着低燃料消耗及舒适的客舱环境等特征,目前共有三种型号:787-8、787-9和787-10。六周前,波音公司刚刚庆祝787系列飞机载客突破10亿人次的里程碑,称其速度之快超越历史上任何一款宽体民用飞机,787系列飞机已获得全球89家客户的2000多架订单。根据波音公司商用喷气式飞机事故统计摘要,这是波音787-8“梦想客机”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来首次发生严重致命事故。
此趟787飞机执飞事故发生后,波音公司发表声明称,与乘客、机组人员、救援人员以及所有受影响的人同在,他们正在与印度航空公司合作,收集有关坠机的更多信息。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凯利·奥特伯格称,波音对航班上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亲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支持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牵头的调查。根据印度民航总局指示,印度将对波音787飞机延长监控,目前印度境内34架同型号客机中已有8架接受检查。
目前尚未查明导致这架飞机坠毁的原因,商业航空安全顾问约翰·戴维森中校对《每日邮报》表示,事故发生存在多种可能,推力或发动机性能出现问题、飞机重量过大,或是影响飞机爬升能力的更严重故障。“一般来说,起飞和降落是飞行中最危险的阶段。”英国约克大学教授约翰·麦克德米德对本刊记者指出,此前有一组研究数据发现,有不少事故是发生在起飞、爬升和降落阶段。
陈建国曾作为机长任职于多家航空公司,拥有近30年飞行经验,他向本刊记者进一步解释称,尤其是在起飞过程中,飞机起飞时是从速度几乎为0的状态,加速到正常起飞速度,需要发动机以最大马力工作,任何对发动机的损坏或者意外情况,影响了发动机的推力,就无法对飞机进行加速,低空的危险源、障碍物以及外来物较多,有各种各样的风险。起飞过程中,飞行员也要做很多动作,例如起飞收轮调整推力、改变姿态,任何动作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一定后果,“可以说起飞是分秒必争的过程,飞机在小速度低高度的时候没有多少容错空间”。
陈建国对本刊记者表示,从此次出事飞机起飞到坠毁的系列图片和视频来看,较为反常的是起落架的状态,“通常飞机起飞离地后,起落架会有收上的过程。但从目前流传的各种视频来看,起落架一直处于放下状态。根据媒体报道,机组起飞过程中宣布遇险状态,并报告没有推力,不产生升力。由此可以推测,飞机起飞离地过程中可能发生发动机问题,而机组有可能慌乱中忘记了收起起落架。飞机在失去推力之后没有爬升,而速度不断减小。从视频上看飞机没有偏转,所以很有可能两台发动机同时失去推力。具体什么原因引起的空难,还需要印度调查机构公布更进一步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曾主持过大型宽体机空难调查的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资深空难调查员巴里·施特劳奇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这次事故中,襟翼设置问题可能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前发生过几起机组在起飞时没有正确设置襟翼导致的严重事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客机从地面拉起后非常挣扎,在空中维持的时间非常短暂。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指出,飞机在起飞的时候襟翼没有放到位,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技术故障导致,二是飞行员没有做到位。无论是哪种原因,如果飞行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在开始滑行的时候放弃起飞,那么这起灾难事故也本可以避免。陈建国进一步表示,天气原因导致坠毁的可能性较小,“当天气温大概高于30℃,对于印度其实属于正常天气,不大可能出现严重突发的风切变”。
外界同样在讨论鸟击的可能性。鸟击指的是鸟与飞行、起飞或降落中的飞机发生碰撞,一大群鸟飞入飞机发动机造成动力损失。一般来说,飞机上会使用灯光使鸟类更容易看到飞机,或者在机场制造噪声吓跑它们。遭遇鸟击导致客机出现致命事故的情况并不多见。国际鸟击委员会(IBSC)的数据显示,全球民航平均每10亿个飞行小时,才会出现一次由鸟击引发的致命事故。麦克德米德表示,鸟击的说法还有待商榷,“尽管印度此前发生过鸟击问题,但在此次事故中,我看不出视频中有任何暗示鸟击的迹象”。扩张的印度航空
当地时间6月15日,印度总理首席秘书米什拉发表声明说,印度航空公司失事客机的两个黑匣子均已找到。印度民航部部长奈杜此前曾表示,将在三个月内公布坠机事故调查报告。印度政府已成立两个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分别负责技术调查和事件调查。
陈建国告诉本刊记者,一般会根据飞行数据记录器和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发布初始调查报告,通常只会给出事件的描述,不会给出事件的原因。事故原因调查报告将会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例如一年甚至两年,从机组环境、空管指挥、飞机维修、人为因素、飞机程序设计等各个角度去分析,如果出现人员失误,还需要分析飞行员的身体、心理以及家庭状态,调查报告的最终目的是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减小未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这不是印度第一次出现空难事故。在此次坠机事件之前,印度上一次发生严重致命事故是在2020年8月,当时印度航空公司旗下的印度航空快运公司一架载有191人的客机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卡利卡特国际机场降落时冲出跑道,造成2名飞行员和19名乘客死亡。而在2010年5月,印度航空快运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机,在印度卡纳塔克邦门格洛尔国际机场降落时,坠毁在附近山谷,158人遇难,印度调查委员会后续披露,飞行员在驾机时睡觉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当地时间6月13日,一名了解调查情况的消息人士对路透社表示,印度航空公司和印度政府正在调查坠机的多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印度航空公司是否存在过错。“这次坠机事故对于正在重塑品牌和进行现代化努力的印度航空公司而言,也是一次重大挫折。”半岛电视台分析称。印度航空公司成立于1932年,1953年被国有化,经历了多年的财务困境和持续累积的债务后,2021年,印度塔塔集团收购印度航空公司。随后,印度航空公司公布了未来五年的业务转型计划,该计划有五个关键支点:卓越的客户体验、稳健的运营、行业最佳的人才、行业领导力、商业效率和盈利能力。路透社指出,此次转型旨在解决此前印度政府管理下遗留的诸多问题,包括航班持续延误、客户不满、备件持续短缺、飞机保养不善以及多年的财务亏损。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旅客将达到49.88亿人次,比去年增长4%。印度是全球第三大旅客市场,在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年均增速预计将达7%。印度航空需求旺盛,当地航空公司大规模订购飞机。印度航空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商用喷气式飞机客户之一。2023年6月,印度航空公司从空客和波音购买了470架飞机,重申要打造一家令印度引以为豪的现代航空公司的承诺,随后又追加了100多架空客飞机,使其订购的飞机总数超过500架。
王亚男指出,印度民航业的发展,更多是因为印度本身是一个人口大国,人们对印度航空运输有实际且大量的需求,而且印度也有意愿大力发展它的民航运输业,并且希望它能成为南亚地区航空枢纽般的存在。在这样的需求和意愿下,也促使印度民航业出现了比较大的发展。《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美国政府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一些企业将生产基地向印度转移,这也为印度航空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大航司都在积极抢占印度市场。
6月12日,国际旅游行业媒体《旅游与旅行世界》提到,印度航空的扩张计划增加了新的航线、新的飞机类型和远程航线航班频率,这也可能会影响飞行员的状态,这意味着需要招聘并重新培训飞行员以操作多种机型,部分飞行员需在短时间内从窄体机型转为宽体机型,有时甚至跨越国际时区,这可能也会带来潜在风险即飞行员的疲劳,进而影响其飞行水平。问题在于飞行员很少承认自己疲劳。文化上的污名、对航班调度的担忧,或个人压力迫使他们保持沉默。
王亚男认为,印度整体航空安全大约属于全球中等水平,这与印度民航基础设施、飞行员业务能力以及飞机维护等因素综合相关。“印度航空业近年来确实发展很快,这有点类似我们国家2000年左右经济快速发展,航空业发展速度也随之提升。”中国民航新型智库专家韩涛对本刊记者进一步指出,民航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其中涵盖与民航相关的整体上下游,包括运行服务支持、机场、空管、飞行员以及机务等一系列人员,行业发展过快的话,后续基础设施、维修保养以及人员培训能否跟得上需求,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个可见的事实是,这几年,印度航空公司在积极扩张机队规模和国际航线的同时,也面临着乘客的持续投诉。据路透社报道,乘客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展示有污渍的座位、坏掉的扶手、无法正常运行的娱乐系统和不卫生的机舱环境。根据PA新闻社对航班数据的分析,印度航空公司在英国被评为航班延误最严重的航空公司,2024年其航班平均延误时间接近46分钟。
“这次事故给印度民航业敲响了一个警钟。”韩涛说,“接下来印度民航业应该反思在发展速度过快的过程中,对飞行员的培养以及飞机维护保养,是否按照监管要求执行到位。另外,行业监管和政府监管都要加大力度。企业有逐利性,如果维护保养能省则省,处处向利润看齐,航空业的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在保障安全可靠的飞行方面,监管是最重要的。”《旅游与旅行世界》也观察称,坠机事故很少是由单个灾难性错误造成,更多的情况下它们是一长串的疏忽、压力增加或决策延迟的结果。目前尚不清楚,这起事故的原因是软件故障、机械缺陷还是人为失误,但这次事故也表明,再多的现代工程也无法取代资源充足的团队和严格、及时的维护。
“事实上,新冠疫情之后,全球经济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航空运输业本身就不是一个利润水平很高的行业,依靠大规模的运营实现总体营收,目前很多航空企业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王亚男指出,例如企业精简管理成本,采用经济性更好的飞机。但降成本不能影响到核心竞争力,而航空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就是安全和可靠,如果压缩成本最后影响到了安全性,可能会出现非常糟糕的事件。“如果最终证明这起事故与印度航空公司自身管理明显相关,那么整个市场对印度航空公司的运行能力和管理水平就会出现空前的怀疑,信任修复将极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