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开始回暖了吗?
作者:谢九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消费数据,5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增速比4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创下2024年以来月度最快增速。
近期国内消费数据意外反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放在首位,政策刺激效果也因此大幅升级。以旧换新作为我国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实施力度明显强于以往。
2024年,我国发行了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虽然去年的以旧换新明显带动了相关产品的销售,但是从消费全局来看,力度仍显不足,2024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只有3.5%。
2025年,我国对于以旧换新的资金投入规模大幅提高,安排了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去年相比增幅翻倍。有了资金扶持之后,2025年以来,我国以旧换新的补贴对象大幅扩容,很多看起来不那么刚需的产品,也被纳入以旧换新的范围之内,比如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手环等,以及家电行业的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和电饭煲等,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和汽车等产品。
由于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的刺激,叠加各大电商平台的“618大促”等刺激活动,很多普通消费者为了不错过政策红包,纷纷利用补贴机会购买相关产品,5月份的消费数据因此出现了明显反弹。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5月份的主要商品类别中家用电器和音像类零售额增速最高,同比增长了53%,其次是通信器材和办公用品,分别增长了33%和31%。可以看出,这几类都是以旧换新的重点对象,在消费补贴的刺激下,明显超过其他商品的增速。
今年的消费数据还有一个特点是,下沉市场的消费增速相对较快,而大城市的消费反而显得比较低迷。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5月份,包含镇区和乡村地区的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4%,增速比城区消费品零售额高0.6个百分点。县乡消费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9%,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从我国消费能力最强的两大城市北京和上海来看,今年1~5月,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下降3.1%,上海则增速同比增长1.4%。这两大城市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刺激消费的边际效果来看,县乡地区民众收入相对较低,在同样的资金刺激下,对于消费的拉动作用将显著高于大城市。而且,大城市民众的家电数码类产品拥有率已经很高,相比之下县乡层面的民众还有较大的普及率,所以,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县乡民众的消费积极性也会更高。
除了商品类消费之外,我国的服务消费是近年来的一个亮点。今年1~5月,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比前四个月继续加快,同时也高于同期商品类消费增速。
所谓服务消费,主要是指除了实物商品之外的消费,主要包括旅游餐饮、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等等。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假日经济的带动下,居民出游持续活跃,文旅休闲、餐饮类消费较快增长。5月份餐饮收入增长5.9%,创下2024年4月以来的最高增速”。
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初期基本上都是以商品消费为主,随着发达程度越来越高,服务消费开始成为主要消费。很多发达国家的服务消费占比在60%以上,商品消费占比不足四成。
最近几年,我国以商品消费为主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然明显放缓,不过服务消费明显提速,显示出我国的消费轨迹也开始出现了变化。2023年,我国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14.2个百分点。2024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2%,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今年前五个月,服务消费增速继续领先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在这几年悄然兴起,预示着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型。
不过,从长期来看,服务消费想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待时日,短期之内,我国的消费主力还是商品消费,今年5月份的消费数据反弹,说明以旧换新的刺激政策在短期内的确起到了明显效果。不过,由此而来的问题就是,以旧换新政策还能持续多久?如果失去了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民众的消费热情是否会大幅降温?
以旧换新的做大作用在于杠杆效应,通过财政资金提供补贴,刺激民众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进行消费。按照2024年的数据,去年1500亿元的补贴资金,撬动了1.3万亿元的相关产品消费,充分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过,如果以旧换新成为一项长期性制度安排,是否会形成资金压力,可能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去年1500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3000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暂时还没有太大的资金压力,但是,如果按照每年翻番的速度,未来几年的资金需求将非常可观。
如果以旧换新政策降温甚至退出,对于将来的消费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为以旧换新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民众的未来消费,如果消费补贴政策不能持续,现在的消费热潮,就有可能对未来的消费形成反噬。
以旧换新作为短期刺激政策,效果非常突出,但从长期来看,最大的挑战性在于可持续性。所以,从提振消费的全局来看,除了以旧换新这类短期刺激政策之外,还需要更多的长期性政策,提高民众收入水平、提高社保水平,才是真正可持续的长期路径。
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作为头号任务,提出了四点解决方案,分别是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
如果我国能将增收举措一一落实,让民众收入得到切实提高,那么,以旧换新这类短期政策就可以慢慢淡出,这将意味着我国的消费具备了长期增长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