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戒断手机的一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沐尧夏天的早晨格外闷热,在去往医院的路上,一场暴雨不约而至,我和妈妈赶紧躲到路边煎饼铺的雨棚下避雨。煎饼的香气氤氲在清新的空气里,我的肚子大叫一声提出抗议,便临时起意在这儿吃点早饭。
煎饼铺老板是位操着浓郁京腔的大姐,眼皮上轻轻缀着淡妆,动作麻利娴熟,三两下便推出一张薄圆的饼。闲聊间,我们的煎饼已经出锅,我抓上滚烫的煎饼在手里倒来倒去,试图用速度打败温度。咬了一口,薄脆支棱,洋葱清香而不辛辣,满满的香气让我食欲大开。
我伸手掏兜,准备拿手机扫码付钱,没想到此刻的兜似乎深不见底,任我如何翻找,都不肯把我的手机吐出来。我居然忘带手机了——这可是当代年轻人的“体外器官”。好在妈妈及时打开手机支付,我们才免于一场逃单。
20岁的我,都不记得上一次不拿手机是什么时候了,我想,过一天没有手机的日子也好。
从医院出来,细密的雨雾已然消退。不看手机的时间里,我终于有空重新抬头打量这个城市的一切。晨雨的洗涤,让胡同和杨树都干净清亮,空气湿润清透,胡同里我们迈步西行,亮蓝的铁门洗脱了平日的锈蚀,褪色的门神也拾起了往日的幻彩……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景色,都成为我眼里神奇的风景。日日埋首于手机电脑,我才意识到虚拟世界远没有真实的生活更撼动心灵。
我准备用“一日游客”的心情,好好感受这座从小长大的城市。穿过喧闹的前门大街,一路往琉璃厂、宣武门西行,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我突然感觉膝盖窝发酸,就连肩膀也觉得僵硬。于是我活动起来,把双手前后摆动的幅度拉到最大,手臂一路甩到头顶。
路过一家邮局,门口歇着一位乘凉的大爷,他朝我举起手打了个招呼。我忽而意识到,从大爷的视角来看,一个陌生的年轻人正在路上大大方方地同他挥手。想起我平时遇到导师,总是用看手机掩饰尴尬,不知忽略了多少大胆社交的美好。抛弃手机的时间里,陌生人的距离竟也可以这么近。
后来,我们同爸爸会合了。我的书包安稳地歇在他的后背上,手机大概就躺在那里面。我感受到一阵强烈却熟悉的冲动,想拉开那道拉链,取出冰凉的手机,看看它还有几格电。虽然只几个小时未见,我却对它无比想念。
我终于忍不住了,假装随意地问:“我手机拿上了吗?”结果得知爸爸根本没带,原本设想的戒断半天,突然变成了一天。我顿时感到抓心挠肝:有没有人需要联系我?朋友的信息没回,她会怎么想?背单词软件还没打卡,会不会掉榜?此刻,我真切意识到,碎片化的手机信息早就无孔不入地侵蚀了我的生活成为习惯,想要戒断逃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就这样,我艰难地捱到了晚上,心里还惦记着回家一定要先拿起手机打卡。
雨后的夏夜微凉,离了一天电子屏幕,眼睛居然久违地没有模糊、发酸。仰望夜空时,颈椎也少见地没有“咔咔”作响。
我望着夜幕下的星空久久出神,以往这时,我大概正在空调屋里裹着被子刷手机,而此刻,我却觉得自己在真实热烈地活着。
暴雨停歇,不觉又是一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