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宇创石化刘飞:在“慢行业”中以质量穿越周期

作者: 王明阳

对话宇创石化刘飞:在“慢行业”中以质量穿越周期0
宇创石化董事长刘飞(左四)在运输现场。

近年来,全球化工行业在能源转型与环保浪潮中加速变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生产国,化工设备的投资更新已成为产业攀升价值链的关键支撑。刘飞掌舵的南京宇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凭借技术积累与市场化运作,成为国内大型塔器设备市场的头部制造商,并在细分类别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

2018年,原隶属中石化二建的宇创石化因管理矛盾和经营亏损陷入困境,行业内无人接手。刘飞却看到其独特价值:30余年石化设备生产技术底蕴、南京滨江开发区的运输优势,以及稀缺的特种压力容器制造和化工装置施工总承包资质。

作为“石化二代”,刘飞自2006年接手洛阳卓达石化设备有限公司,深耕压力容器制造领域。他敏锐发现,宇创石化的优势可补足卓达石化的短板,其毗邻长江大件码头,直径12米以下设备可实现无障碍运输,成本低且受限少。此外,作为混改国企,宇创石化完整的质保体系和行业资质,是特种设备制造行业难以速成的珍贵资产。

收购后,刘飞没有“空降”管理团队,而是选择信任原班人马,保留了技术负责人和生产骨干。他从制度入手,以民营企业机制整顿“跑冒滴漏”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和严肃的生产纪律迅速凝聚了团队。刘飞在2018年4月接手宇创石化,企业当年便基本恢复了盈利能力。

刘飞强调“守质让利”,质量先行的理念让宇创在“三桶油”、中化集团等头部客户中建立起口碑。“对内不让奋斗者吃亏,对外不让合作方失望”,刘飞认为自己的管理理念并不复杂,是认真落实重塑了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

激活宇创后,刘飞重新规划了两家企业的技术布局,从聚烯烃装置入手,结合卓达在反应器领域的技术和宇创在系统工程的优势,构建了聚烯烃从反应聚合生成到末端存储设备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填补了国内此方面装备制造的空白,实现了技术、市场和社会价值的共赢。

面对行业变革和用工成本上升等挑战,刘飞选择“两条腿走路”:深耕传统优势,捕捉新兴需求。2018年以来,企业新增核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在传统业务中,其创新的法兰式铝镁合金料仓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行业领先。在新兴领域,宇创瞄准新能源带来的化工设备需求,围绕锂电池隔膜、太阳能封装膜等材料生产装置开展技术攻关,紧跟市场需求。

2023年,宇创在沙特注册全资子公司,进军中东市场。这一决策既得益于“一带一路”央企出海的带动,也是刘飞对全球化工产业格局的判断:沙特为代表的海湾国家正大建炼化一体化项目,设备需求旺盛。而沙特市场的高门槛和高标准,恰好能发挥宇创的质量优势,且出海后市场空间大,利润也十分可观。如今,宇创已成为少数获得沙特市场认可的中国民营企业之一。

回顾十余年的发展,刘飞认为最难的是“耐住性子沉下心”。谈及未来发展,他没有漫谈上市或扩张,而是强调应回归制造业本质:“我们的下游是重资产、重技术的化工产业,这个行业也许不会爆发式地增长,但永远是国家工业的骨架。只要化工产业在升级,对高端设备的需求就不会消失。”在讲究“快”的时代,回归质量的“慢功夫”或许正是传统制造业穿越周期的关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