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板块历史新高有色行业利润大增
作者: 石运金银行板块是今年表现最好的行业板块之一,银行板块年内涨幅超过15%,包括中农工建四大行在内的十几家银行股股价创出历史新高。从估值看,截至2025年6月27日,所有A股42家银行股,PE仍为个位数,大部分PE在4-8倍之间,从PB看除了招商银行(600036)和成都银行(601838),其余40家银行股均处于破净状态,也就是说从估值角度看,银行股还是处于A股板块的最低端。
从银行股的投资逻辑来看,高股息率带来的防御属性,成为避险资金的优先选择,银行股平均股息率超4%(H股超过5%),部分国有大行H股股息率达6%-8%,显著高于无风险收益率,成为险资、长期资金配置的“类固收”标的。截至2025年6月,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次数已达19次,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其中,银行股成为举牌核心标的,比如,平安人寿年内三度举牌招商银行H股,持股比例升至15%;平安资管两度增持农业银行H股和邮储银行H股,持股比例分别达10%和5%;新华保险通过协议转让受让杭州银行5.87%股权;瑞众保险举牌中信银行H股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鼓励险资加大权益投资,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实施后,险资通过举牌将股票投资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减少市值波动对利润表的影响,可以预见只要银行股的股息率有吸引力,保险公司增持的步伐不会结束。
表一:国有六大行2025年一季度财务状况

财政部于2025年分批次发行总额5000亿元的特别国债,专项用于补充中国银行(601988)、建设银行(601939)、交通银行(601328)、邮储银行(601658)四家国有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募资1050亿元、1650亿元、1200亿元、1300亿元,合计5200亿元。目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四大行定增全部到账。交行定增发行价定在8.51元/股,中行定增发行价为5.93元/股,建行定增价格9.06元/股,邮储银行定增价格6.21元/股,相对定增发布时均为溢价发行,最新股价除建行股价略高于定增价格外,其他三家最新股价仍低于定增价格。当然这次四大行定增价格均是破净价定增的,打破了银行股定增发行价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惯例,定增价格在二级市场定价与1倍净资产之间寻求平衡点。目前工行和农行尚未定增募资,相信未来根据这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也会择期募资的。
从工农中建交和邮储银行2025年一季度的财务情况来看,无论是收入端还是利润端都结束了此前双升的情况,也说明这轮银行股股价的上涨,基本面不是主要的推动因素,无风险利率的不断下降,让银行股的股息率更具吸引力才是银行股上涨的主因。六大国有银行除了农业银行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正增长外,其他五家国有大行要么收入略降,要么利润略降。
银行股最让投资者担忧的是资产质量,六家国有大行的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均未超过1.5%,但不良贷款余额呈现集体增长态势。好在六大行资产“安全垫”仍保持较厚水平,基本六大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在200%以上。工行和建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15.70%和236.81%,较上年末微升。农行拨备覆盖率位居第一且接近300%水平,邮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下降最大,这也与他们的股价表现直接相关,农行是六大行今年以来涨幅最大的,而邮储银行则涨幅垫底。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1-5月工业企业利润情况,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尽管利润总额同比下滑,但较1-4月环比增加6034.1亿元,显示逐月改善趋势。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09.5亿元,同比下降7.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170.7亿元,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56.8亿元,增长0.3%;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92.5亿元,增长3.4%。看来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效应显现,私营企业利润增长最好,而国有企业下降最大。工业品价格下行、有效需求不足是利润下滑主因,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7.4%,主因部分重资产行业(如采矿业)拖累。私营企业同比增长3.4%,增速高于整体水平4.6个百分点,受益于消费升级和政策支持。
表二:六大行拨备覆盖率

从行业来看,行业间分化明显,装备制造与“三航”产业领跑,传统行业承压。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2%,拉动全部工业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增速分别达11.9%、11.6%、10.6%,成为核心支撑。“三航”产业(航天、航空、航海)高增长,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利润增长56.0%,细分领域如飞机制造(+120.7%)、航天器制造(+28.6%)表现亮眼,带动相关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68.1%。消费品制造业,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智能消费设备制造(+101.5%)、家用电器(+20.7%)、新能源汽车(+86.6%)等消费升级领域利润高速增长。采矿业利润下降29.0%,煤炭开采(-50.6%)、石油开采(-10.4%)跌幅显著。汽车制造业利润下降11.9%,受需求不足与竞争加剧影响。值得关注的是有色金属行业,1-5月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474.8亿元,同比大增41.7%;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1217.5亿元,同比增长9.8%。
上游资源品价格高位运行(如铜、铝现货价同比涨超7%)叠加产能释放,推动采选业高增长,黄金期货价格今年大涨近25%,另外氧化铝和铝之间的价差较大,低成本电解铝行业受益明显,预计纯电解铝公司二季度相关公司利润增长超过50%,甚至超过100%,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宏桥(非纯电解铝公司)已经预计上半年利润增长超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