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凝药物,注意出血风险
作者: 徐利君 哲林我们的心脏就像一辆不知疲倦的泵车,夜以继日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一旦这辆泵车的某些管道(血管)内壁受了损伤,或是血液变得太黏稠,管道就容易被堵住。这就是现在人们都很关注的血栓形成问题。用于帮助保持血液顺畅流动的抗凝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有效预防血栓,也可能带来出血风险。
抗凝药物作用大
口服抗凝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作用很大,可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房颤动等诸多病症。
深静脉血栓常在下肢出现,和血流不畅、血管内皮受损、血液高凝状态有关系。像长期卧床、接受手术后、长途旅行等情况,都可能让血流变慢, 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肺栓塞通常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后引起的,这些血栓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就会影响肺部血液循环。
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常见类型,其血栓的生成和血管内皮损伤、功能障碍,以及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的变化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左心房特别是左心耳处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进入体循环,就可能引发脑梗死等严重的后果。
抗凝药物能阻止血栓形成,对降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的复发率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如此,它还能通过这种机制预防中风、心脏病发作,同时维护血管健康。
两类常见抗凝药物
目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主要有维生素K 拮抗剂和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
华法林

华法林是维生素K 拮抗剂的代表药物,应用广泛,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患者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都可以使用。但是,华法林起效较慢,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患者的年龄、体重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影响药效。所以,患者需要经常调整用药剂量。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
这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新型抗凝药物,比传统的维生素K 拮抗剂起效快、药物相互作用少,患者也不用频繁查凝血功能。常见的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有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艾多沙班等。它们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或凝血酶的活性,达到抗凝的目的。与华法林相比,这类药物用药更为简便,患者的依从性也更高。
此外,临床还会用一些注射类抗凝药物,主要是肝素类,比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这些药物在紧急情况下,如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时,能够迅速发挥抗凝作用,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注意评估出血风险
抗凝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但潜在风险也不能忽视。由于抗凝药物会抑制血液的凝固能力,使得血管受伤时不容易形成血凝块止血,因此,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比普通人更容易出血。这种出血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地方,从轻微的鼻出血、牙龈出血,到严重的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比较轻微的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患者在止血后还能继续用药,但要注意后续是否还会出血及出血量。有些出血很严重,一旦发生,患者必须立刻停药,到医院治疗,如脑出血,咯血、呕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以及泌尿系统出血,如血尿等。
现在,已经有很多评分工具可用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比如,服用口服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可采用HAS-BLED 评分系统来评估。得分3 分或以上者,就是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出血风险不是固定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如临床特征或治疗方案的变化,及时重新评估,确保抗凝治疗安全和有效。
另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这两个指标,也能分别针对部分口服、注射抗凝药物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INR主要用于监测维生素K 拮抗剂(华法林)的效果。INR 值越高,血液凝固时间越长。健康成年人的INR 值约为1.0,深静脉血栓和心房颤动患者的INR 值通常在2.0 至3.0。一旦INR 值超过4.0,就提示出血风险显著增加。APTT 这个指标可用来评估普通肝素的抗凝效果,APTT 延长意味着血液凝固时间变长,出血风险也随之增大。
预防出血隐患有妙招
抗凝药物的使用剂量很关键,合适的剂量既能保证效果,又能降低出血风险。剂量的调整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伴发疾病等因素综合考虑。比如,老年患者通常需要减少剂量,因为肝肾功能弱,药物代谢和排泄效率低。体重较轻者也可能要减量,防止药物过量。并发疾病如肝肾功能损伤、甲状腺疾病等,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疗效,这类患者也要权衡用药剂量。
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出血风险。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跌倒、碰撞。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要自行改变用药剂量或换药。如果忘记服药,当天记起时可立即补服;当天没有补服,第二天正常服药就行,切勿在第二天加倍服用,以免造成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过高,增加出血风险。
患者要定期检查凝血指标、肝功能、肾功能等,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在服用抗凝药物期间,患者要保持饮食均衡、作息规律,戒烟限酒。患者应当主动告诉医生出血迹象或疑虑,医生也要详细解释后续计划,包括定期复诊、凝血功能检查等。
通过科学评估、精准调整剂量、持续监测和日常预防,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可有效控制各种风险。大家要多了解抗凝药物的信息,熟悉治疗方案,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守护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