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远方 老师在身旁(报告文学)
作者: 孙晶岩受到费孝通先生教诲走上田野调查之路,2018年开始,作者走访了上百所乡村学校,记录下几百名师生的真实声音。教师们用脊梁托住即将消失的村小,而他们身后,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高检出率、困境儿童监护人未受过正规教育的惊心数据。这是一份中国乡村教育的田野报告:关于凋敝与坚守,关于困境与希望,关于童年的失去和托举。
引子
儿时看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影片诗情画意地向我展示了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女教师的生活,我非常钦佩女主人公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期待自己也能像她那样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乡村孩子做点事情。
2018年,我应江西省兴国县委、县政府之邀在江西省兴国县东村乡小洞村成立了孙晶岩老区工作室,7年来,我在江西省11个地级市、70多个县市区、上百所乡村学校采访、讲课,仅赣州一个地级市就去了42所学校,行程36000多公里,累计采访了600多人,发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也看到了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比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关爱问题、女童遭到性侵问题、乡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缺乏问题、教学点萎缩问题……从此,乡村教育这个话题紧紧地抓挠着我的心。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土地收益的降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父母进城打工,有的孩子跟随父母迁徙到外省或者县城,农村的生育率降低,适龄上学儿童越来越少,很多村小撤并,教学点像枯萎的莲蓬在风中摇曳。
江西是我国的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每当春节过后,打工人为了家庭生计要告别家乡,孩子哭得肝肠寸断,一把鼻涕一把泪,但父母无奈地硬着心肠头也不回地走了,孩子的教育推给了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他们文化水平有限,隔代教育的弊端日益凸显。江西省困境儿童监护人,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占总体的54.3%,只有小学和初中水平的占41.2%,受过高等中学教育的仅占4.5%。而江西省留守及困境儿童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32.67%,远远高于全国青少年行为检出率19.7%,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爱,父母的缺席在留守儿童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江西的一些留守儿童自闭、自卑、学习成绩差。如何让乡村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学业有成,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江西教育界及社会各界为此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将另文记录,本文则着眼于乡村教育的困难和那些坚守的教师们。
第一章 留守的星光与掌灯人
发现心理危机及时干预
在江西省德兴市海口中心小学,我见到了副校长方珍香,她从江西省万年师范毕业后,1987年分配到德兴县海口镇中心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当时学校有三排平房,一至五年级有1000多个学生,她本来数学很好,但是学校缺少语文老师,她就欣然上任。德兴县(1990年撤县设市)毗邻浙江,父母在外打工的家庭较多,农村留守儿童缺爱,方珍香就刻苦学习心理学,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获得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成立了心理咨询室。
有个叫林星的孩子状态不太好,家长也不接老师电话。方珍香约了校领导和班主任一起去家访。得知林星父母离异,林星判给父亲监护。爷爷奶奶说,林星的爸爸外出打工大半年了,过年也不回来,电话也不给家里打一个。家里经济捉襟见肘,为补贴家用,奶奶也要外出打工,平时只有林星和爷爷在家,爷爷每天要外出打零工,早晨让他自己买早餐吃,中午在学校食堂吃,晚上爷爷回来随便烧一点饭吃,也不管孙子的作业,林星也自由自在地出去把早餐省下的钱,用来玩电脑游戏,有时晚上10点多钟回家,不做作业倒头就睡,学习一落千丈。
家里给的餐费被林星打游戏花光,老师打他父亲电话一直没人接,孩子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家访后,学校请林星的母亲来学校,要求监护人一定要落实到位。见到林星的母亲,方珍香好言好语如实介绍孩子的情况,说明缺少家长关爱的孩子心理容易出现自闭、抑郁的倾向,学习也会滑坡,急需家长的配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母亲一直监护读高中的女儿,当看到了消瘦的儿子,心如刀绞。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肉,她咬牙答应照管林星的生活起居。两个月后,班主任告知方珍香,林星学习进步很大,主动向老师请教作业,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交作业时就逃之夭夭。课间林星也常和同学打乒乓球,脸上有了快乐的笑容。六年级毕业后,林星去了寄宿制学校读书,放假就回母校看望老师。
海口中心小学有56个住校生,晚上有老师管理,方珍香想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孩子阳光、自尊、自爱、自信,她把孩子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有个六年级男孩儿叫洪雨泽,父母说他八字缺水,给他起这个名字是为了阴阳平衡。洪雨泽说:“我不这样认为,我叫这个名字就是要用阳光雨露照亮更多的人。”
方珍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教他们知识,更教他们如何做人。她觉得当老师好幸福,能够陪伴一茬又一茬的学生成长,现在,她的学生当了父母后,在德兴市买了房子,完全可以在县城读书,可是他们偏偏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海口中心小学读书,他们感慨道:“有方老师在,孩子们很幸福,我们愿意把孩子放在这里读书。”
海口中心小学校长张国平的教育理念是:给孩子们创设表现的空间。学校周一升旗,每个班轮流上台主持升旗仪式,展示才艺表演,每周一给上周活动中表现好的孩子发奖。学校每周举办各种竞赛,比如英语口语比赛、语文讲故事比赛、诵读比赛、体育比赛、唱歌比赛、听写、书写比赛,低年级学生用硬笔书写,高年级学生用毛笔书写。
现在,学校有400多名学生,两百多名留守儿童,以前有75%的农村留守儿童,四分之三的孩子感到孤独。孩子早年的心理发展中,与母亲的关系几乎决定了每个人内心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和快乐感;父亲则是一座山,是孩子最初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领路人。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觉得只要我给足够的钱,爷爷奶奶带孩子一样长大。
其实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钱就能解决的,方珍香觉得对农村留守儿童最大的爱就是陪伴。她耐心做工作,家长逐渐明白了在外面赚再多的钱,购置再多的产业,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爱的陪伴,心理产生阴影,以后用多少钱都无法弥补。孩子的运动、阅读、情感交流要与家长一起,爷爷奶奶来开家长会,学校与之签订协议:家长不当着孩子的面看电视、不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不打麻将、不酗酒……家长要把“承诺书”贴在家里的墙上,让孩子们监督家长。
方珍香反复强调:孩子回到家见到家长、灯光和热饭热菜就会安心温暖,吃了饭就去写作业;如果进了家门人烟稀少昏灯冷灶,孩子就会感到失落孤独,看到其他同学在校门口就被家长接走了,想吃美食家长给买,想要学习用品,自己挑选,家长付钱,相比之下觉得自己是不被亲人爱的,自卑感油然而生,对什么都没有了兴趣更别提好好写作业了。在她和张国平校长的宣传下,很多家庭父亲出去打工,母亲留在家里陪伴孩子。对于那些必须双双外出打工的父母,方珍香要求他们必须每周与孩子视频,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她发现孩子有不良情绪就及时干预,有几个孩子在心理测试中显示心理高危,有自杀倾向。
李宇的母亲从小村庄来镇上租房子,陪孩子读书,母子在简陋的房子里居住,白天母亲出去打工,李宇就近上学,晚上母子俩才有时间聚在一起。母亲喜欢盯着儿子写作业,稍有差错就训斥,有时候语气还比较重,李宇被盯得心里发毛,写作业进度很慢。母亲便骂道:“为了你,我白天忙,晚上忙,家里大房子不住,陪你住在这么小的房子里,周末还要跑回家去种田。你就这样的态度读书?你这样的废料还读什么书?不如回家去种田,我也省心!”
李宇默默无语,作业写完已是晚上八九点了,他想看一会儿电视放松一下,母亲不同意;想玩一下手机,更是没门儿。母子俩常常以又吼又叫的方式交流,有时候李宇生气了,躲到外面不想回家。母亲找到后,少不了一顿毒打。李宇对同学说:“真没有意思,我都不想活了。”
同学听了也很紧张,急忙转告李宇的母亲,他的母亲很担心只好天天守着儿子。方珍香常和李宇的母亲谈心,对她说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思维去强求孩子。要多看见、多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努力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知心人。方珍香还常和班主任交流,不仅开家长会时要向家长宣讲儿童心理学,平时也要经常在班级群里向家长普及一些适合本年级阶段的科学育儿知识,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长。
方珍香借举办阅读知识竞赛的机会把孩子们集中起来做心理测试题,再把测试出心理高危的孩子集中起来,做如何应对压力的辅导,让他们写出心理压力的来源,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应对的。她让孩子们写《阳光成长日记》,孩子们每个星期二交日记,她耐心地以学校“德育办公室”的名义给每本日记写批语。
董可欣的父母在德兴市打工,离家100多里,平时不怎么回家,方珍香觉得董可欣是农村留守儿童,应该得到关爱,便与她父母沟通,反复说明孩子缺爱,需要家长的呵护,现在,她的父母双休日偶尔会回到村里陪伴孩子。女孩儿到了一定年龄会有容貌焦虑,董可欣常常为自己的两颗虎牙而烦恼,听同学说过矫正牙齿的事,想向父母提出去矫正牙,因费用高,去城里又不方便,便不敢向父母提。她常低着头,抿着嘴,心事重重。方珍香知道后,对董可欣说:“你笑起来真好看,特别是那两颗小虎牙是你专有的可爱,你看影星巩俐就有两颗虎牙!”
老师的话在孩子心目中有着绝对权威,从此她便开心了,抬起头来,微笑着去做值日,还坚持写阳光成长日记,写下每天开心快乐有成就感的事。她在日记写道:“今天是10月的最后一天,我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走遍学校各处,把同学们随手扔掉的垃圾捡起来,我们学校环境干净了,大家都开心。”
看了她的日记,方珍香很高兴,有的人是笑着抑郁的,而董可欣心理很健康。她给董可欣的成长日记写批语:“能天天坚持写开心快乐的事,你会成为自己的开心果,很好!”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帮助住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体会住校生活中要互助成长,海口中心小学开展了住宿生心理健康活动。方珍香老师亲自主持,少先队辅导员王艳老师、学校少年宫负责人舒诗琪老师及晚自习辅导老师董雯畅、姚菲老师现场辅助。
首先进行热身活动,方珍香老师带领大家做了《小苗儿成长》手势舞,温馨的歌词表达了教师对于孩子们的殷切期望。
第二个环节是破冰行动,同学们随机分成7个小组,大家互相介绍姓名,推选出组长、记录员,并组织讨论小组名称。其中乘风破浪组组名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激发出了同学们的激情和热血,也让大家学会了欣赏和赞美。
第三个环节是热身游戏,方珍香笑着说:“‘甜蜜的天使’游戏规则是:每一组桌上每人都有一根棒棒糖,本组队员想办法在不能弯曲手臂的情况下,让每个同学嘴里都有一个剥好的棒棒糖,听明白游戏规则了吗?注意安全,关照好他人和自己。我有规则的,违规了,棒棒糖就不属于你们了,看看哪个组又快又稳。”
面对这样的游戏规则,同学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发现只有互相帮助,共同合作才能撕掉糖纸,放进嘴里,挑战成功!
方珍香经常对住校生做团体辅导,她与体育教师罗志鹏探讨:“如何让孩子们快乐?”罗老师说:“体育运动能释放多巴胺。”
于是,初夏的一个傍晚,海口中心小学三、四、五、六年级53名住校生开展了一次梦想体育课团体活动。
罗老师先带领同学们进行热身活动,充分调动了大家的上课热情,随后运用呼啦圈、踏板、球等体育器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呼啦圈铺在地上,同学们在呼啦圈上跳着前进;将手中的球抛向天空,再仰脸接住球;双脚站在踏板上做平衡动作……
运动梦想课,让孩子们通过体育运动,真正地喜欢体育、爱上体育运动。用体育运动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强健孩子的体魄,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运动场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原来,住校生经常哭哭啼啼,现在,同学们都羡慕住校生,因为他们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陪伴和指导,还能参与别出心裁的体育活动。
方珍香推荐学生读《爱的教育》《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书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生活习惯。如何让学生打开视野,静心阅读是最好的方法,在学校足球场上,她与王艳、姚菲、方思仪老师一道组织四、五、六年级全体住校生进行阅读团体辅导,主题是静心阅读可以滋养心灵。他们准备了鼓、花、读书竞赛题、奖品和一盏灯,开展破冰游戏,检测学习成长有没有压力。她邀请观察员观察,男女生各一排站好,首先金鸡独立,两手侧平举,数30下能站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