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传韵

作者: 陈茹 马晓钰

甲骨传韵0
标题

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甲骨文的发现地。作为安阳师范学院历史学学子,我们幸得地利,与甲骨文相逢于文明原乡。2024年暑期,我院组建“传承文化,相约甲骨”甲骨文主题实践团,通过研习、寻访、创作、传播,研读龟甲兽骨上镌刻的千年密码,感受殷墟土层下沉淀的文明基因。

研习殷墟密码:在黄土中触摸文明心跳

“洹水悠悠载商韵,甲骨沉沉刻春秋”。殷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商代先民的智慧与信仰。2024年7月初,实践团队首站踏入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开启了一场"解码三千年"的文化之旅。

在甲骨窖穴展厅,实践团队成员们屏息凝视层层叠叠的龟甲兽骨。一片刻有“癸卯卜,王田于京”卜辞的甲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商王在京地狩猎,这片甲骨记录的不仅是王的活动,更是当时生态与地理的缩影。”讲解员话音未落,队员袁浩然便举起手机扫描甲骨旁的二维码——AR技术瞬间还原出商代京地的山川地貌,虚拟的鹿群从甲骨裂纹中奔跃而出。

最令人动容的是全息影像中,女将军妇好身披战甲,手持青铜钺,率军征伐羌方。当光影中的她念出甲骨卜辞“辛巳卜,争贞:今者王共人呼妇好伐土方”时,历史书上的名字骤然化为铿锵的生命。

寻访研字人:在岁月中聆听传承足音

“一片甲骨惊天下,百年求索守初心”。2024年7月20日,实践团队在安阳师范学院殷商历史文化馆专访了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安阳师范学院韩江苏教授。韩教授以“一片甲骨惊天下”为切入点,指出殷墟甲骨文出土后直接证实了古史记载中“商”王朝的存在,将中国信史向上推了约1000年。同时,韩教授从甲骨文资料整理、分期断代、商史研究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甲骨文,加深了同学们对甲骨文的了解。韩教授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韩教授还讲授了她与甲骨文相伴多年的故事,她以拓荒者的姿态,在龟甲兽骨的纹路间探寻文明的基因。从社科院的硕士求学到北师大的博士深耕,面对花东H3卜辞这一学界难题,她迎难而上,在导师指引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完成《殷墟花东H3卜辞主人“子”研究》,斩获多项学术荣誉。她不仅是知识的探索者,更以传承为己任,现在通过教学、宣讲,将甲骨文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让古老文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创活甲骨文:在跨界中焕发新生光芒

“古老文字不囿旧卷,青春创意可绘新篇”。2023年5月至2024年8月,实践团队以甲骨文为媒介,开展系列文化创新实践,让沉睡的符号跃入现代生活。

在安阳师范学院的“文创展廊”里,成员们设计的甲骨文IP形象“安甲甲”颇受同学们欢迎。一只乌龟,头戴一顶甲骨文拓板的帽子,用甲骨文标记“安甲甲”的名字;身上有两个甲骨文为“呼呼”,意指甲骨文是富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古文字。我们将“安甲甲”的形象融合到产品设计之中,增加产品的文化特色与趣味性,提高社会大众对甲骨文的兴趣,促进殷商甲骨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播撒文明种:在乡土间滋养文化根系

“文化传承不在庙堂,而在阡陌之间”。2024年7月,实践团队深入安阳周边城村,将甲骨文知识融入乡土生活。在开信村文化广场,成员们搭建起“甲骨文农耕画廊”:用麦秆拼贴“禾”“黍”字样,以玉米粒镶嵌“丰”字图腾。老乡们围观时恍然大悟:“原来俺们种的庄稼,商朝人早就刻在骨头上了!”

另外,实践团成员将研学与访谈所学到的甲骨文化,通过宣讲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承,用青年的行动让“冷门绝学”走到百姓身边,转变为喜闻乐见的“大众显学”。团队成员结合实际需求,创新宣讲模式,不仅开展生动的甲骨文图画宣讲,还精心设计“甲骨连连看”“甲骨消消乐”等互动小游戏,寓教于乐,激发人们探索甲骨世界的好奇与热情。同时,深入挖掘甲骨文的文化内涵,将其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让这份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新的光彩。这些创作,不仅是对甲骨文艺术魅力的现代诠释,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的美好见证。

2023年和2024年暑期,实践团联合殷墟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安阳市图书馆、安阳市第二中学、安阳市第六十六中学、官园社区、圆鼎苑、安彩嘉园社区、洪河湿地公园、人民公园、易园等地,开展了百余次宣讲活动。另外,实践团也通过“返家乡”的形式,“以点带面”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甲骨文传承。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学生杨敏说,“刚开始学习甲骨文时,对我而言,它不过是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符号,缺乏生机,遥不可及,难以激起探索的兴趣。但是,通过社会实践中一次次的甲骨文宣讲和博物馆研学,我对甲骨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甲骨文不再是教科书中冷冰冰的抽象概念,它们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鲜活而具体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它们不仅仅是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片甲骨文都是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殷商先民生活的缩影,甲骨文所展现的辉煌让我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先民的智慧。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甲骨文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两年暑期的殷墟之行,让我们触摸到文明根脉的跳动;甲骨解码,更让我们明晰了传承使命的千钧之重。站在三千年文明积淀的沃土上,新时代青年当以“守护者”的虔诚与“创新者”的锐气,让甲骨文从历史深处走向烟火人间。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学术土壤,以严谨态度深化甲骨文研究,让龟甲裂纹中的文明密码永续。

安阳师范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愿做执炬者,以学术为火种,以创新为长风,让甲骨文不再是高悬的文化符号,而是可触摸的生活诗篇,让甲骨文的星火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期待更多人与我们共同书写这份穿越三千年的文明答卷——因为每一笔刻骨的传承,都是对先民智慧最庄重的致敬;每一次用心的传播,都是在为中华文化基因注入永恒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周莹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