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妈妈”荀海菊:在线治愈200万“儿女”
作者: 默冉她曾是一个背井离乡的打工妈妈,错过了陪伴女儿成长的时光。为弥补这个遗憾,她给在外地求学的孩子录制一系列短视频,教他们买菜做饭、整理房间等技能,不但迅速走红网络,还引来无数年轻网友叫她“妈妈”
打工妈妈“在线教女”,引来众网友围观
今年48岁的荀海菊是河南驻马店人。婚后为了养家,她和丈夫长年在外打工,一双儿女由外婆照顾。
每年过罢春节,荀海菊夫妇要外出打工时,俩孩子总是眼泪汪汪一路跟随到镇上,对他们依依不舍。
有一次,女儿哭着问荀海菊:“为什么舅舅不出去打工,可以在家陪孩子?你们为什么非要去外地工作,天天让我们见不到你们?”荀海菊心如刀割,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她9岁丧父,母亲独自抚养5个孩子,尽管生活困苦,但母亲用爱填满了孩子们的心,让她从小就有了面对生活的底气。而自己呢?明明家庭健全,却长期让俩孩子当留守儿童!
2007年,荀海菊和丈夫商量后决定,不再去南方打工,而是带着俩孩子到郑州谋生。这是在长期分别后,一家四口真正意义上的团聚。
荀海菊在郑州找到一份报社发行员的工作,月薪600元。丈夫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虽然夫妻俩的收入比之前在南方打工少了很多,但因为下班后能陪伴孩子,荀海菊很知足。
幸福的亲子时光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甜,一转眼一双儿女便长大了。
2024年,当女儿要到西安读研时,荀海菊才发现,自己平时没教过女儿生活技能。一天晚上,女儿打来视频电话:“妈,我想和室友改善一下生活,炖了点儿肉,结果全炖煳了!”
荀海菊拿着手机现场教学:“乖乖,电饭煲的定时功能不是你那样用的。另外,挑后腿肉要看肌理,筋多炖汤才香……”
荀海菊知道,女儿小时候由外婆照顾,长大后长期在外求学,生活能力一直很差。怎么能快速教会孩子洗衣做饭呢?她决定用视频记录的方法远程传授。
她从最基础的采买教起,把自己去菜市场选购食材、拿回家清洗和烹饪的过程用手机拍下来,再剪辑成小视频,发给女儿。她还隔三岔五地给女儿打视频电话,了解她的需求,然后录制视频发过去,包括如何买菜做饭、如何整理房间、如何熨衣服等。
后来为了方便查看和保存,她听从女儿的建议开通了短视频账号,把以前的视频全都发到网上。她给这个承载着母爱的视频账号取名为“写给女儿的信”。
一天,荀海菊又发布短视频教女儿洗袜子:“看好了乖乖,袜子要这样洗,不能和衣裤一起丢进洗衣机……”她本以为,这些视频只是自己和女儿之间的小秘密,没想到竟吸引了不少网友在视频评论区留言:“因为不会切土豆,我被骂‘废物’。这位妈妈好有耐心。”“第一次来月经弄脏床单,我妈扇了我一巴掌!好想也有一位这么耐心的妈妈!”……
网友们的关注与认可,让荀海菊既惊喜又感动,但看到这些留言又很心疼,便一条条回复,宽慰孩子们,并承诺以后会教大家更多生活技能。
一条视频一天收获800多万浏览量,近50万人点赞,被12.6万人收藏
凌晨1点的郑州出租屋里,荀海菊和儿子仍在拍摄“如何给羽绒服去污渍”的视频。她举着沾满牙膏泡沫的衣领,第7次重复:“乖乖记住,千万别用热水!”儿子忍不住打哈欠:“妈,这句词够清楚了。”她摇头:“不行,得让他们听出心疼的感觉。”她朴实的话语、亲昵的“乖乖”,还有一系列充满母爱温暖又实用的视频教学,把远离父母的年轻人看得眼圈泛红,纷纷留言:“谢谢阿姨教会我洗衣做饭,选购卫生巾。”“你比我妈都细心,也更暖人,以后我喊你妈妈吧!”“妈妈,我也是你的乖乖,你还收儿子吗?”……
同时,荀海菊还收到了来自天南海北的私信,有人向她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有人向她倾诉烦恼和困惑。荀海菊一一回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喊着“乖乖”给他们温暖鼓励。
2024年6月的一天,荀海菊发布了一条洗内裤的视频教程。她特意选用深色布料,轻声解释:“生理期内裤上留下的血渍怎么洗呢?先用冷水或淡盐水浸泡几分钟,再用手搓。千万别躲躲藏藏,这不是脏,是女孩们长大的勋章呢!”荀海菊怎么也没想到,这条视频一天收获800多万浏览量,近50万人点赞,12.6万人点了“收藏”。她有点儿蒙,看完评论区的一条条留言后才找到原因。
一名女高中生评论:“我来自山区,妈妈从不会教我这些,今天我才第一次知道月经不是耻辱,边看边哭。”还有女孩留言,说第一次来月经时妈妈拎着她带血的内裤骂她,让她自己洗干净。她委屈大哭:“我洗了,可就是洗不干净有什么办法?”妈妈凶她:“洗不干净不会学?你是猪脑子吗?”甚至还因为她顶嘴打了她一顿。
看到这里荀海菊才明白,不是洗内衣这件事有多复杂,而是自己拍的那条视频触动了年轻网友们的心。
开通账号仅4个月,她的粉丝量就突破百万。这让她感慨“网络的力量真强大”,继而又唏嘘“需要关爱的孩子真多啊”。
一天,高中生小叶给荀海菊发私信,说自己遇到了校园霸凌,又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以至于出现了抑郁、厌学甚至厌世的情绪。荀海菊在一番鼓励无果后,辗转联系上小叶的母亲,说出了孩子的遭遇。没想到,单亲母亲先是骂小叶“窝囊”,继而就想让小叶转学。荀海菊忍不住批评对方:“不是孩子窝囊,而是你对他关爱不够啊,否则他还用向我这个‘电子妈妈’倾诉吗?另外,遇事不能逃避。哪怕真转学,也不能选择息事宁人,而是要让校园霸凌者受到惩罚,不敢再欺负别的孩子!”在她义正词严的劝说下,小叶母亲向校长与警方求助,让那几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霸凌者都受到了严惩。后来,小叶也在荀海菊的耐心宽慰和疏导下渐渐恢复了阳光心态。
她的“电子妈妈”身份,早已超越生活技能教学,成为无数年轻人情感伤口的“创可贴”
2024年10月的一天深夜,荀海菊收到一条私信:“妈妈,今天是我生日,可我不敢告诉任何人,因为没人会记得。”她立即录了一条视频:“乖乖,生日快乐!妈妈给你煮碗长寿面。”视频里,她将面条摆成心形,撒上葱花,对着镜头笑盈盈地唱起生日歌。
这条视频被转发3万次,评论区涌入上千条“蹭祝福”留言:“妈妈,我也今天过生日。”“我生日在冬天,能提前许愿吗?”荀海菊的“电子妈妈”身份,早已超越生活技能教学,成为无数年轻人情感伤口的“创可贴”。
“妈妈,你咋还不更新视频?快更快更!”随着粉丝量激增,荀海菊经常收到这样的催更留言。为了回应广大粉丝“儿女”,她从每周一更慢慢变成了日更。因为白天要工作,她只能利用下班时间拍摄、剪辑作品。有时在单位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骑半小时电瓶车回家后,她顾不上吃饭,先查看孩子们写给自己的私信,挑重要的一一回复后才开始吃饭,然后写文案,拍摄新视频……
有时因为太疲惫,即便荀海菊记住了自己写的一堆词,录制视频时还是无法进入状态,她就不停地把视频删掉重拍。见母亲辛苦工作一天后晚上还经常忙活到半夜,儿子下了班就主动帮她录视频、剪辑作品。
当商家带着合同找上门,对荀海菊承诺“一场直播带货抵你半年工资”时,她却直接拒绝了。儿子很不解:“妈,咱家的电瓶车都修三回了!”荀海菊却指着粉丝的留言“妈妈别接广告”对儿子说:“他们信我,是因为这里没有铜臭。”
荀海菊唯一的破例,是接受了粉丝寄来的手工毛衣,她穿上拍了条视频:“乖乖手真巧,妈妈暖和到心里了。”评论区瞬间沸腾:“我也要给妈妈织围巾!”
在荀海菊的粉丝群里,有人分享“妈妈今天教我做酸辣汤”的成果,有人将她的语音剪辑成助眠音频,说“听着妈妈的声音才能睡着”。孩子们不知道的是,荀妈妈因为偏头痛和腰肌劳损,也经常睡不着觉,每当这时,丈夫就帮她按摩缓解疼痛。
2025年2月,荀海菊因为劳累和熬夜病倒了,住院期间不得不停更。怕大家挂念,她不敢说出实情,躺在病床上不停地回复私信和留言:“乖乖,今天有没有受什么委屈呀?”她明白,那些私信背后是一颗颗等待被温暖的心。
截至2025年4月,荀海菊全网粉丝已突破200万。她在视频里“带着”百万孩子逛超市,给即将过生日的单亲家庭“女儿”选购毛绒玩具,对着镜头问:“乖乖,喜欢粉色还是紫色?”有时女儿会打趣她:“妈,你现在有200多万个孩子,我吃醋了!”荀海菊却说:“你拥有这么多兄弟姐妹,多幸福啊!”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