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姐姐”张耀元:让孩子们愿意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作者: 子矜

很多孩子藏着心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意向他人吐露。4年前,她率先发起“树洞”活动,鼓励孩子们把心里话、烦心事写在纸条上,投到设置在校园里的仿真树“树洞”里,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截至目前,她累计收到学生信件5000余封

如果孩子们的心事能有一个宣泄的出口,能及时被发现和疏导,很可能就会少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少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少一起家庭纠纷……

张耀元的父亲是一名警察,母亲在县残联工作,经常帮助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生长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中,张耀元耳濡目染,心中充满了正能量,立志长大后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2011年,张耀元考入重庆市璧山区公安局,2021年被任命为璧山区大兴派出所副所长,同时担任大兴初级中学法治副校长。开学后,张耀元去给孩子们上法治教育课,发现不少学生对她的课反应冷淡,有些情绪低落、眼神躲闪,有些沉默寡言、坐立不安,甚至个别学生手臂上还有疑似自残留下的疤痕……

课后,张耀元特意去找一些学生聊天,想了解一下他们心里的想法。可任凭她说干口水,那些孩子也不愿向她敞开心扉。她把这个情况反馈给学校,希望学校能弄清原因,以便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可学生根本不配合。

于是,张耀元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询问任课老师,走访学生家庭,抽样调查全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情况,终于发现,原来是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

一天深夜,张耀元接到市民报警,说发现一个7岁左右的小女孩独自在街上游逛。她很快赶到现场,可无论她怎么询问,小女孩始终一言不发。

无奈之下,张耀元只好把小女孩带回派出所值班室。小女孩见值班室里只有张耀元一个人,突然扑进她怀里,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晚上还去送外卖,我好久没吃过爸爸做的饭了。爸爸脾气不好,会打我骂我……”

看着怀里的小女孩,张耀元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不由得紧紧地抱住了她。等小女孩情绪稳定下来后,她联系上小女孩的爸爸,跟他进行了一番长谈。最后,小女孩的爸爸保证,以后会更加关心孩子,绝不再打骂她。

经历这件事后,张耀元一直在想,心病还须心药医:如果孩子们的心事能有一个宣泄的出口,能及时被发现和疏导,很可能就会少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少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少一起家庭纠纷……可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愿意说出心里话呢?

一天,张耀元在网上查阅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料时,偶然看到一篇“树洞”的童话故事,突然来了灵感:能不能在校园里设立一个“树洞”,让孩子们倾诉自己的心事?她把这个想法跟学校的老师们一说,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点子。

于是,一棵仿真大树很快在校园里“种”了出来,树干上特意留有一个洞,里面装有口袋,孩子们可以将心里话、烦心事都写在纸上投入口袋里。

学生们纷纷将以前不愿说、不敢说的心里话和盘托出。“树洞”里的信件多了起来,由起初的每周两三封到后来的数十封、上百封

张耀元耐心地向学生们解释建“树洞”的目的,为打消孩子们的顾虑,她还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和微信号,并向孩子们保证,“树洞”的钥匙由警察保管,他们所反映的问题也会由警察帮助解决。

刚开始,学生们对张耀元的话半信半疑,因此“树洞”里的信很少。但张耀元没有放弃,认真阅读和回复收到的每一封信。为了拉近与学生们的情感距离,她自学魔术在课间给大家表演,捏泥人当奖品发给学生,还自编自演短剧、拍心理健康短视频等与学生们分享。

渐渐地,学生们打消了顾虑,纷纷将以前不愿说、不敢说的心里话和盘托出。“树洞”里的信件多了起来,由起初的每周两三封到后来的数十封、上百封。张耀元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对学生们的问题及时分类建档,按照轻重缓急一一解决。她终于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被称为“树洞姐姐”。

有一次,张耀元发现一封奇怪的来信:一个叫瑶瑶的女孩画了好几张张耀元的简笔画,每张画的背面都写着“我的愿望是‘树洞姐姐’可以经常来看我”。

张耀元意识到,瑶瑶身上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需要帮助。经过多方打听,她了解到,瑶瑶1岁时母亲离开了她,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跟在爷爷奶奶身边,性格有些孤僻,非常缺乏安全感。

之后,张耀元经常抽时间去看望瑶瑶,为她洗头、梳辫子,还为她庆祝生日,把她当女儿一样对待。

瑶瑶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更加爱画张耀元了,而且对张耀元的称呼也从“树洞姐姐”变成了“超人妈妈”,平时常给张耀元打电话,提醒她注意身体,别忘了按时吃饭。

瑶瑶的爷爷奶奶看到孙女的变化,非常高兴,逢人便说:“我家瑶瑶现在爱笑了,爱说话了,也爱学习了,还经常帮我们做家务……”

小美是一名初一学生,投到“树洞”里的信上说,因为童年的一次不愉快经历,她一直感到焦虑和抑郁,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但又不能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倾诉,问能不能跟“树洞姐姐”说说。信的末尾,小美留了自己的微信号。

张耀元加了小美的微信后,小美说她特别喜欢唱歌,上小学时为了参加校园歌手大赛,不顾一切练歌,结果在比赛前一天突然感冒,无法发出声音,最终不得不弃赛。这件事一直让她难以释怀。

张耀元知道,小美能把这件事情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因此耐心地听她讲完,然后告诉她,人要向前看,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张耀元的开导下,小美渐渐走出弃赛的阴影,变得开朗、自信起来,开始喊张耀元“元元姐姐”,有啥事儿都愿意跟她说,还常常录制一些自己唱歌的视频发给她。

如今,小美已是初三学生,刻苦学习之余,还热心帮助同学。她说,她要把从“树洞”里获得的爱传递下去。

累计收到学生信件5000余封,成功劝返厌学、逃学学生26名,解决校园、家庭、心理隐患类问题900多个,化解校园矛盾纠纷188起

2024年1月,张耀元在“树洞”中发现这样一封信:“我的世界一片漆黑,就连篮球也不能和同学们一起打,活着真没意思。”

看着这些消极的文字,张耀元感觉情况严重,立即与学校联系,了解寄信孩子的情况。

写信的是一个14岁的男孩,因为天生没有右手,内心很自卑,一度觉得活着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

张耀元找到这个男孩,开导他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随后,她发动学校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关心、帮助这个男孩,让他融入班集体。

除此之外,张耀元还特意找到因公致残的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陈冰,请他给男孩写了一封信,鼓励男孩自强不息。这个男孩走出低谷后,给张耀元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都是对未来的憧憬:“我现在已经是校篮球队的一员了,最大的梦想是参加残奥会!”

4年来,在张耀元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璧山区60多所中小学都建了“树洞”,并成立了由民警、教师、心理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等组成的工作室;“树洞”累计收到学生信件5000余封,内容从生活烦恼、心理困惑,到个人成长、家庭矛盾等。工作室成功劝返厌学、逃学学生26名,解决校园、家庭、心理隐患类问题900多个,化解校园矛盾纠纷188起。

张耀元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爱心人士主动和工作室联系,先后组建了婚姻家庭、心理健康、法治教育、家庭教育等4个专家团队,吸纳志愿者1370余人。张耀元的事迹被改编成《树洞姐姐》系列漫画,在全网的阅读量达2910万人次,她也获得了“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重庆好人”等荣誉,并当选2024年“最美基层民警”。

面对荣誉,她说:“最开始,我只是想为身边的孩子们做点儿什么,没想到能做这么多。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跟孩子们在互相治愈,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编辑:潘金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