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粉世家》 中的婚姻悲剧
作者: 薛嘉彤“千古情场得失,究竟是男子之过呢?还是女子之过呢?”张恨水先生在《金粉世家》的尾声中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金粉各飘零情场永别”,《金粉世家》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哀婉的爱情悲剧,更道出了那个时代对人们的摧残。到底谁该为这场悲剧负责?是金燕西太多情,是冷清秋太清冷,还是上天有意捉弄这对金童玉女?这场爱情的悲剧留给人们一声声长吁短叹,叹息过后我们始终疑惑,原本美好的爱情为什么会以这种残忍的方式终结。
本文将结合《金粉世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从男女主人公本身出发,分析其爱情悲剧的成因,以及一代名门望族的兴衰史。
一、时代背景造成的爱情悲剧
张恨水的经典之作《金粉世家》对婚姻关系进行了大量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父权制背景下中国女性婚姻生活的状况,生动地说明了资产阶级思想对传统婚姻模式的巨大影响。这些婚姻生活的碎片并没有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它们之间存在着重大的矛盾和冲突。从一些人物的命运来看,小怜这个人物的性格很有代表性。小怜的反叛和逃亡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包办婚姻的强烈抵抗和深深仇恨,赋予了书中人物勇敢追求自由的品质。最终,小怜挣脱了封建婚姻的枷锁,嫁给了柳春江,过着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小怜可以说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完美女性形象,她的经历和结局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由恋爱的深切渴望和真诚赞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主人公冷清秋。冷清秋原本是一位天真烂漫,对生活与婚姻满怀憧憬的少女,却因一时的虚荣之心,错付终身。在封建男权制社会的婚姻牢笼中,她饱受折磨,身心俱疲,最终在绝望中选择出走。此后,她在封建男权制社会的重重压迫下艰难求生,无奈地向生活的残酷现实妥协,只求能在困境中勉强维持生计,不再有其他奢求。
作者为同样追求自由恋爱的两个女人一小怜和冷清秋,定下了天壤之别的命运归宿。这种强烈的反差,从一个独特的侧面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内心深处男权思想与资产阶级自由婚姻思想的激烈碰撞和矛盾斗争,是一种具有鲜明代表性的矛盾冲突。这说明张恨水先生无疑是一个追求新思潮的进步人士,对婚姻自由充满渴望,在作品中也不乏对自由恋爱的批判和宣扬封建婚姻制度的批评。
二、文化错位造成的爱情悲剧
在爱情与婚姻的维度上,《金粉世家》生动地诠释了“齐大非偶”这一经典主题。故事背景设定于“民国”时期,身为国务总理的金钰,其小儿子金燕西在一次郊游途中,对女学生冷清秋一见钟情。书中如此细腻描绘冷清秋的绰约风姿:“只见那女子挽着如意双髻,髻发里面,盘绕着一根鹅黄绒绳,越发显得光发可鉴。身上穿着一套青色的衣裙,用细条白辫周身来滚了。项脖上披着一条西湖水色的蒙头纱,被风吹得翩翩飞舞。”
金燕西为了靠近冷清秋,不惜在落花胡同租下居所,且“那一番铺张扬厉,真个用钱如泥沙一般”。他以创办诗社为契机,开启了对冷清秋的热烈追求之旅。而冷清秋出身于普通的书香门第,在她眼中,“那个日子便不觉得他太浪费,只觉得待人殷勤,终于是让他买了这颗心了”。于是,二人在情感的驱使下私订终身,甚至在婚前便有了爱情的结晶。
然而,当冷清秋嫁入豪门之后,残酷的现实很快让她痛苦地领悟到:两个家境差距悬殊的人,在婚姻的缔结上实非易事。她深刻反思道:“无论感情好不好,一个女子做了纨跨子弟的妻妾,便是人格丧尽。”回想起往昔在家中虽生活贫苦,时常为生计发愁,但精神上却无比自由畅快,无须提防他人算计,亦无须刻意敷衍讨好,更不会遭受他人背后的闲言碎语。如今,却连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反复思量斟酌,生怕有所得罪。这般看似高贵优渥的生活,实则如同身着满身锦绣华服,却背负着沉重枷锁,着实是得不偿失。念及至此,冷清秋心中懊悔之意顿生,不知不觉间,泪水已悄然滑落。
在张恨水的笔下,金燕秋与冷清秋的结合源于纯爱。金燕西出身富裕家庭,性格迷人浪漫。他从小就生活在优渥的环境里,习惯了生活轻松自由的日子。然而面对冷清秋,他被她独特的性格所吸引。不过,面对冷清秋,她的独特性格还是让他动心了。“燕西生长金粉丛中,虽然把倚红偎翠的事情看惯了,但是这样素净的妆饰,却是百无一有。”
从那时起,金燕西就一直追求冷清秋,以表达他对冷清秋的爱恋。尽管有来自社会的压力,身边人也对此有着偏见和不理解,他还是决定与冷清秋结婚。这种对爱情的执着的强烈追求,确实令人感动。在金燕西的猛烈攻势下,冷清秋逐渐被他的真诚触动,她的心也逐渐发生改变。
然而,婚姻并未成为爱情故事的完美句点。婚后,金燕西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他逐渐冷落了冷清秋,转而投身于追求权势显赫的白秀珠。那些曾经的海誓山盟,如同晨雾般消散无踪,令人扼腕叹息。
当时年仅十七岁的冷清秋,虽尚未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女性主义者,但在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影响下,她已成为一位深受传统平民意识与现代女性主义理念交织渗透的“新旧结合”型知识女性。其“旧”之处,在于她出身于书香世家,家庭的浸润让她的人格中深深烙印了以道德文章为本的传统文化底蕴。父亲逝世后,她继承父志,博览群书,成为精通礼法的才女。而其“新”之所在,则是新文化浪潮的冲击下,她内心深处的朴素平民意识逐渐觉醒,进而升华为一种自觉且理性的女性主义文化观念。正是在这一观念的引领下,她毅然选择了教育作为改变命运的途径,踏上了一条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道路。
从文化观念的视角来分析,冷清秋秉持的传统平民主义精神与现代女性主义价值观,与金燕西所追求的有闲阶级文化观念及其轻浮的恋爱取向,构成了显著的对比与冲突。这种深层次的观念冲突,内在地体现为“门不当户不对”的心理障碍,犹如阴影般长期萦绕在冷清秋的心头。在恋爱互动中,面对金燕西热烈的攻势,她始终保持了一种谨慎被动、迟疑不决的姿态,行事小心,步步考量。
当她逐渐意识到二人之间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文化鸿沟时,内心的情感与理智陷入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
然而,在那个物质主义盛行,情感被金钱与权力所左右的社会环境中,冷清秋这位无权无势、孤立无援的平民女子,犹如风暴中的细柳,难以挣脱以金钱和权力为核心的文化桎梏与物质诱惑的束缚,难以自由地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因此,在她与金燕西的恋爱轨迹中,尽管两种文化的冲突始终存在且愈演愈烈,但最终的结果是,深受“门不当户不对”心理困扰的冷清秋,在行动上不由自主地成了金燕西的依附者。她不仅成为金燕西游戏爱情的牺牲品,更由此引发了一场文化错位的婚姻悲剧,令人扼腕叹息。
三、性格必然造成的爱情悲剧
在文学经典《金粉世家》的描绘中,男主人公金燕西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典型意义,成为探讨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明交融背景下个体心理矛盾与挣扎的重要人物。批评家曾尖锐指出,金燕西“将贾宝玉的负面特质推向极端,却全然摒弃了其超凡脱俗的品质”,这一评价深刻而精准。此外,《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判词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用以类比金燕西,竟也高度契合,进一步凸显了金燕西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与时代性。
金燕西出身于豪门世家,自幼便在家人的宠溺中长大,生活优渥富足,养成了挥金如土的奢靡习性。他穿梭于各种灯红酒绿的交际场合,游刃有余,风度翩翩,在除读书之外的诸多事务上,都能顺遂心意,享受着众人的追捧与艳羨。
在情感方面,金燕西的多情与滥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冷清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冷清秋的世界里,满心满眼只有金燕西这一个男人,她将自己的全部情感与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份爱情之上。然而,金燕西的眼中却有着众多的莺莺燕燕。婚前的他,凭借着自身的魅力与家世,周旋于不同的女性之间,处处留情。即便在与冷清秋成婚之后,他与白秀珠的关系不仅没有疏远,反而越发密切起来。
金钰在世时,金家权势显赫,金燕西或许还未将白秀珠背后的势力太过放在心上。但在金钰去世后,金家逐渐走向衰落,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此时的金燕西,内心的焦虑与不安逐渐显露,他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寻找新的依靠。而白秀珠背后强大的家族势力以及她即将出国的背景,无疑成为金燕西眼中可以借助的力量。因此,他有意与白秀珠搞好关系,试图通过这份关联为自己谋取新的出路。这种行为,不仅展现了金燕西在困境面前的功利与现实,更深刻地揭示了他在情感上的不忠诚以及在人生道路选择上的迷茫与无奈。他在传统道德与现实利益之间徘徊,既无法摆脱内心对物质与权势的渴望,又难以坚守对爱情的忠贞,成为时代洪流中一个矛盾而又复杂的存在。
四、现代女性意识造成的爱情悲剧
冷清秋,是《金粉世家》里一个独特的人物,她不仅承袭了古典女性的美德,更展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作为新思想的践行者,她坚决追求婚姻自由、爱情平等、人格独立及经济上的完全自主,成为集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于一身的杰出知识女性。冷清秋成长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氛围之中,同时又在新式学校接受了各种新潮思想的洗礼,这种独特的经历使她与秉持“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古代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她出身于清寒贫苦的家庭,这样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她娴静而又矜持的性格特点。平日里,她展现出美丽大方的气质,衣着打扮简约朴素,言行举止温婉典雅,周身散发着一种自然之美。这种与众不同的美,深深地吸引了出身豪门、见惯风月的金燕西。就连金家的下人金荣都曾感慨:“那样一位鲜花似的小姐在街上走着,狗看见,也要摆摆尾呢,何况我还是个人。”而金燕西更是对冷清秋着迷不已,尽管他早已看惯了身边的莺莺燕燕,但仍觉得冷清秋“百无一有”,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金家这样门第森严、人际关系复杂的豪门,冷清秋能得到金老爷和金太太的认可,与金燕西成婚,得益于她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出众的才气。金家几位小姐佩服她的才华,金老爷和金凤举也对她赞誉有加。
除传统美德和才气外,冷清秋身上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也格外耀眼。在封建思想盛行、女性无话语权的社会,接受新式教育、受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启蒙的她,憧憬自由和平等,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这体现在她对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上。面对金燕西的追求,她不卑不亢,保持本真,追求纯粹的感情。婚后,她首先想到的是独立自主,鼓励金燕西干事业。然而,金燕西纨纻习性未改,不顾家,还常与她争吵,甚至认为她嫁入金家便应唯命是从。金燕西讥讽她时,她果断还回订婚戒指,向金太太表明要维护人格,回家做穷人家女儿。为表决心,她搬到别处居住,每餐只要一碗素菜、一碗汤,不让人打扰,其自尊自爱、刚烈的性格可见一斑。
在小说结局处,以卖字画为生的冷清秋带儿子看电影,电影男主角竟是金燕西。《金粉世家》虽与《红楼梦》相似,但冷清秋比林黛玉更悲哀,林黛玉死时带走贾宝玉的爱,而冷清秋是在经历家庭和婚姻伤害后离开,未得到金燕西的挽留和愧疚。张恨水先生塑造这样的结局,源于他创作前儿女先后天折的悲苦心境,他深感人生无常,自然不会让《金粉世家》成为简单的爱情悲剧。
金燕西与冷清秋,二人性格天差地别,宛如两条并行的轨道,本不该有交集,他们各自属于截然不同的世界。他们的相遇,似是命运不经意间的玩笑。然而这场看似偶然的结合,其背后所孕育的悲剧爱情却是一种必然。他们之间巨大的差异,如同横亘在二人之间的天堑,无论他们怎样努力,都难以跨越。世俗的观念、性格的冲突、价值的背离,如同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着他们,将这段感情一步步拖入痛苦的深渊,最终走向破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2109.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