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教学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袁伟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启发教学在新时代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启发教学的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教学方法的革新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启发教学因其适应学生发展需求而被广泛关注。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的孔子、朱熹,还是西方的苏格拉底,都对启发教学有深刻的理解。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了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教师应适时启发,帮助学生突破难关。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还注重教师的启发时机和方式,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和智慧。
苏格拉底则将教师比作“知识的产婆”,通过“产婆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西方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到了现代,邱学华提出的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互相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这种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同、学生认知基础及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现代教学课程内容的纷繁复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如教师不能做到适时、及时启发;在启发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预习;学生在自学时不知道从何下手且学习效率低下等。如何让启发的过程变得简短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适时启发”“及时启发”且“点到为止”?启发只能发生在师生之间吗?生生之间是不是也可以相互启发?就以上思考笔者提出了以下教学实施策略。
二、启发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现实情境,以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启发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因此,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迁移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先前经验和已有知识,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的高”一课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栋三角形的房子,一栋高,一栋矮。提问哪栋房子适合长颈鹿居住?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高的那一栋。接着通过观察发现,房子是三角形,房子的高也就是三角形的高,以此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高,突破教学难点。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间融入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二)实施问题导向,以学生思维困惑进行启发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要合理、科学,还要具备启发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逻辑思维,巧妙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王爷爷有一块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农田,每平方米农田可以产出玉米110千克,1千克玉米卖1.6元,问这块农田一共可以卖多少钱玉米?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式的启发引导。要想求这块农田一共可以卖多少钱玉米,要先求什么?(这块农田一共可以出产多少千克玉米)要想求这块农田一共可以出产多少千克玉米,要先求什么?(这块农田的面积)引导学生建立思维惯性:想求A先求B,想求B,先求C。根据适时提问,将数学问题化难为简,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让学生学会思考,攻克数学难题。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疑问、主动交流、积极思考,逐步发现数学规律和数学本质。
(三)利用小组合作,促进生生之间相互启发
启发教学不局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样可以相互启发。这是一种非常宝贵且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小组合作教学时,可以提问,“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得出结论为把平行四边形放在边长为1cm2的方格纸上数一数,占了几个方格,它的面积就是多少。教师接着提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我们已经探索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想一想,平行四边形能不能转化为长方形求面积呢?”小组成员一起思考、讨论,并明确分工,共同解决问题。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正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启发教学的价值,将其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每一门学科中,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主动探索的乐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得到充分释放,他们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