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组织赋能 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
作者: 安丰田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目标。群团组织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包括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能够从多维度为学校教育赋能。本文探讨群团组织赋能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一、群团组织赋能学校教育的现状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以“卓雅”为核心文化,倡导“卓越、厚德、睿智、雅行”的教育精神,寄予师生的教育理想,追求卓越、崇尚高雅。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深厚积淀、卓越才能、雅正不俗的“卓雅”学子。
近年来,学校主抓“卓雅教育课程群”和“卓雅教师成长团”建设,以强化“群”“团”赋能为主要行动,下好“双减”这盘棋,为学生搭建多元化成长的“舞台”,助推每名学生积极向上生长。
二、群团组织赋能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赋能行动一:优化“卓雅五养课程群”,落实核心素养
笔者所在学校在原有“五养结合”卓雅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按照学科特点构建结构合理、彼此连接、深度融合的课程群,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学生在课程中“润心、启智、向阳、蕴美、善劳”,在学习中发展特长、体验快乐、逐梦前行。
“人文素养”润心,涵养家国情怀。此课程群涵盖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少先队活动、环境教育等基础型课程;学校开发的绘本阅读、课本剧表演、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播音与主持艺术、国学文化、诗词鉴赏、英文绘本阅读、英文影视鉴赏等拓展型课程;“周三主题演讲日”“小石榴籽一家亲”民族团结教育等综合型课程。在全区“师生阅读年”的引领下,学校以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整本书阅读、跟着课本读经典、“书香润泽心灵 阅读点亮人生”主题演讲与诵读比赛等活动,扎实推动书香品牌建设,奏响了“以‘书’育美德,用‘墨’润心田”的唯美乐章。
“科学素养”启智,培育创新人才。此课程群涵盖数学、科学、信息科技等基础型课程,学校开发的数独、趣味数学、科学小实验、人工智能、少儿编程等学校课程,以及数学节、科技节等综合型课程。一系列精彩多样、妙趣横生的课程群,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身心素养”向阳,助力健康成长。此课程群涵盖体育与健康、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基础课程;篮球、足球、排球、田径、花样跳绳、围棋、小神农识百草等拓展型课程;阳光体育1小时、“点亮心灯 呵护成长”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等综合型课程,助力“卓雅”阳光少年健康成长。
“艺术素养”蕴美,提高审美能力。此课程群涵盖音乐、美术等基础课程,学校开发的合唱、舞蹈、电子琴、吉他、陶笛、剪纸、儿童画等拓展型课程,以艺术节等艺术活动为平台构建的综合型课程。
“实践素养”善劳,促进知行合一。此课程群涵盖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学校开发的戳戳绣、钻石画、扭扭棒、钩针编织等丰富了实践体验,包饺子、做月饼、缝沙包、栽培蘑菇、种蒜苗、给小鸟做房子等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喜欢,培养了一大批劳动实践“能人”。此外,学校还开设“红色爱祖国、橙色送温暖、黄色保安全、绿色护家园、青色尚劳动、蓝色爱探究、紫色拼才艺”七彩研学课程,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断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二)赋能行动二:构建“卓雅教师成长团”,聚力同行致远
学校聚焦“卓雅教师”培养目标,着力加强教师创新实践能力,构建“五制”“五色”培养模式,即教研活动全员制,铺就从教“底色”;集体备课互助制,打磨职业“本色”;青蓝赋能导师制,修炼专业“角色”;培训强基追踪制,淬炼育人“成色”;科研固本团队制,彰显学术“特色”。在培养模式的主导下,教研团、集备团、磨课团、互助团、科研团等集结而生,“集群式”成长团裹挟着每个教师不断向前。
扎实精准教研,打通知识壁垒。开展“1+1+X”教研活动,各教研团队利用“双周无课日”时间,认真开展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本课教学的研讨,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师通读教材,系统准确地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充分使用全区共备一节课的素材进行二次备课,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打造优质课堂,助推提质增效。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新进教师亮相课”“校长约课”等听评课活动,各磨课团队实行从“备课”到“课堂”的集体备课闭环管理模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及集体智慧和团队合力。听课后,立即组织说课、评课,全力打造有教学品位的“卓雅·慧动”课堂品牌,助推提质增效。
深化校际研讨,联合共进共赢。积极加强校际教研共同体建设,通过实施群体间的合作学习、协同共生,调动教师的自我发展积极性,打造一支高专业品格、高教学能力、高合作精神的教师团队,积极承办第四教研共同体活动,多次外出参与教研共同体活动,聚力资源,贯通培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领航。
总之,群团组织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有着巨大潜力。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协同机制、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等策略,能有效发挥群团组织赋能作用,促进学校教育在教学质量、学生素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学校应重视群团组织力量,不断探索创新,为学校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