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作者: 郑晓嫚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的启蒙导师,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班级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是班主任进行管理的“前沿阵地”,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全面健康成长。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并且能够运用沟通的艺术,处理好学校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本文对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树立良好班风

班风代表一个班级整体的形象,它支配着每一位学生的行为只有树立良好的班风,班级才能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避免班级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不思进取。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小学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心智还不完全成熟的小朋友,他们没有很强的是非意识与对错观念。因此,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对小学生起到约束作用,使他们认识到违反纪律要受到惩罚,从而“遵纪守法”。

(2)班主任要做好表率,良好班风的建立不仅要有规章制度作为保障,班主任也要以身作则,树立楷模。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教师的形象和内涵养直接关系到班集体的培养,小学生具有模仿的天性,而班主任作为小学生的表率,自然也成了小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因此,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涵养,努力塑造良好形象,处处争做学生表率,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3)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积极开展班级活动。要想使班级具有良好的班风就要让全体学生拥有共同的集体目标,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不但可以使学生朝着目标努力,而且还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班主任在平时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经常开展一些关于热爱班级、团结同学的主题班会或演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热爱集体以及如何热爱集体:在潜移默化间使小学生具有“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思想。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都会得到增强,他们会满腔热血、积极投入、遵守班级纪律、服从班主任的安排,这样既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久而久之良好的班风也会逐渐形成。

(4)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是良好班级风气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班主任在日常晋理中要侧重对小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使学生养成热爱学习、专心听讲、不懂就问的学习风气,同时还要教育小学生养成艰苦朴素、讲究卫生、文明礼貌等生活习惯。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名人事迹、寓言故事等,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加深印象。

二、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1)班干部的选拔。班主任工作琐碎繁重,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到事必躬亲,因此,组建一支班干部队伍,对于班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可以帮助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在班干部选拔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①民主选拔:在班干部选拔过程中,班主任不可以一人专权,要广泛采纳“民意”,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只有由学生共同选举产生的班干部才是学生满意的、服从的,只有这样,班干部在以后开展工作时才有可能顺利进行。②竞争机制:班干部的选拔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选华中,毛遂自荐,进行演讲,然后由学生投票选出心中合适的人选,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小学生管理班级的责任心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③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选出后,并不是“终身制”,在一学期结束后应进行新一轮的换届选举, 这样既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与积极性,也可以使班干部以身作则,成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榜样,更加努力工作,尽职尽责。

(2)班干部的培养。①信任与放手:班干部民主选举后,班主任要给予充分的信任,通过班干部的工作汇报,全面了解全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好的现象要及时表扬、夸奖,坏的现象要及时批评、制止。信任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班主任信任的目光是班干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催化剂”。②指导与鼓励:班干部在管理班级过程中不可能做到事事尽善尽美,难免出现一些疏洞,班主任要进行指导与引导,对班干部做得好的方面进行鼓励,增强班干部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而对于班干部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要及时地指正,以便以后能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③树立班干部威信:班干部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威信,需要其他同学的支持与配合,班主任要把班干部作为学生的榜样多表扬、多夸奖,使他们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这样不仅有利于班干部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全班学生进行自我纪律约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总之,小学班主任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进而管理好班级,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