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筑牢德育根基

作者: 于静

在教育的宏大体系里,德育犹如基石,举足轻重。它像一盏明灯,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指引方向,助力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人物,必须创新思路,探寻多元协同的德育路径,筑牢德育根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新德育路径,激发学生热情

1.情境体验,激活道德认知:班主任可结合生活热点或常见道德困境,创设模拟情境。比如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等角色。既能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又能真切体会公平、正义等道德原则,增强法律与道德责任感,提升德育效果。

2.榜样引领,激发向上动力:在班级中,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多方面榜样,除学习标兵、道德模范外,还可设立进步之星、助人之星等。同时,班主任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标杆。定期开展 “榜样故事分享会”,引导学生关注各类英雄、道德楷模等事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与道德情感。

3.多媒体助力,点亮德育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德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如播放革命历史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与爱国精神;讲解环保主题时,播放环境破坏视频,增强视觉冲击,提升教育感染力与说服力,让德育内容更生动易接受。

二、强化家校纽带,凝聚德育合力

1.搭建常态化沟通桥梁:班主任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反馈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2.开展家长赋能培训:针对部分家长教育方法和理念缺失的问题,班主任可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进行讲座,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还可组织家长经验分享会,让优秀家长分享成功案例,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德育发展,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3.组织亲子德育实践活动:策划亲子志愿服务,如社区环保、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与爱心。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推荐道德教育书籍,组织读书分享会,提升家长和孩子的道德素养,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家校合作。

三、聚焦个体差异,实施精准德育

1.全面洞察学生特质与需求:班主任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课间表现,定期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学生谈心,全面了解学生。针对性格内向学生,创造更多展示机会,给予鼓励;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分析原因,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与习惯。

2.定制个性化德育方案:依据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为每位学生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德育目标与计划。例如,对于纪律性差的学生,将培养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作为目标,安排其担任班级纪律监督员,参与班级规章制度执行与监督,定期反思总结,提升自律能力。

四、精心营造班级文化,厚植德育土壤

1.共筑班级规则基石:开学初,班主任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从课堂纪律、考勤、卫生值日等方面入手,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考虑年龄特点与班级实际情况,确保规则合理可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责任感。

2.丰富班级文化活动内涵:通过开展各种班级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活动中融入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3.优化班级环境育人功能:组织学生布置教室,张贴品德教育名言警句,设立优秀作品展示区、图书角、植物角等。图书角提供各类书籍供学生借阅,植物角让学生参与养护,培养责任感与爱心,为学生打造舒适、温馨且富有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

德育教育任务艰巨且长远,班主任需不断创新方法,强化家校合作,关注个体差异,精心营造班级文化,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德育目标,培育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