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王菊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语言技能的整合性发展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本文基于英语课程标准,探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及具体实施策略,并通过教学实例阐述该模式如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旨在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迁移、思维品质的提升及文化意识的培养,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有效参考,助力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读写结合;核心素养;英语写作
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面临诸多挑战。传统写作教学往往孤立进行,缺乏与其他语言技能的有效整合,导致学生写作时内容空洞、语言表达不准确、逻辑混乱。“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语法、句型和语篇结构等知识,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手法和技巧,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范例;写作则是对阅读输入的有效输出,能够巩固和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因此,“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理论依据
(1)语言习得理论:输入与输出的双向互动。Krashen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指出,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是获得略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i+1)。优质阅读文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形式、文化语境和逻辑框架,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而Swain的“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进一步强调,输出能迫使学习者从语义加工转向句法加工,促进语言形式的精准化。读写结合正是对这一理论的实践回应:阅读积累的词汇、句式通过写作任务被激活重构,形成语言能力的内化闭环。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作用。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阅读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写作时,学生运用已构建的知识,根据写作任务和要求进行创造性表达,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这种主动学习和建构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势
(1)丰富写作素材。阅读各类英语文本,如课文、英语报刊、文学作品等,学生可以接触到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包括人物、事件、观点、文化习俗等。这些素材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写,避免内容空洞。
(2)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地道的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结构,并通过模仿和运用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事物、阐述观点,从而使自己的写作语言更加准确、生动、多样化。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优秀的英语文本通常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连贯的语篇组织。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本的篇章结构、段落层次、过渡衔接等,能够学习到如何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表达思想,从而提高自己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4)增强写作兴趣和信心。“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写作目标和方向,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降低了写作难度。当学生能够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成功完成写作任务时,会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写作兴趣和信心。
四、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实施策略
(1)精心选择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方面,要涵盖不同体裁、题材和难度层次的文本,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要关注材料的时代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时,可以选取一些关于不同国家英语使用情况的新闻报道、文化介绍等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主题,同时积累相关词汇和表达。
(2)阅读教学中的写作引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写作特点和技巧。例如,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开头、结尾,如何组织段落,如何运用连接词使文章连贯;在讲解词汇和句型时,让学生注意其在写作中的运用场景和方法。同时,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自己要写类似主题的文章,会如何构思和表达,从而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联系起来。
(3)设计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活动。①仿写: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句式或写作风格进行写作。例如,阅读了一篇介绍名胜古迹的说明文后,让学生仿写一篇介绍当地景点的文章,运用文中所学的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②改写: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改写,如改变文体、人称、时态等。比如,将一篇记叙文改写成议论文,或者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同时锻炼其语言转换和运用能力。③续写:根据阅读文章的情节或内容,让学生进行续写。这既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又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阅读完一篇故事后,让学生续写故事的结局,要求续写部分与原文风格一致、逻辑连贯。
(4)写作评价与反馈。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评价应结合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要求,从内容、语言、结构、语法、拼写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同时,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评价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结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符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通过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学生在丰富写作素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增强写作兴趣与信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择阅读材料,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写作引导,设计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活动,并及时给予学生写作评价与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该教学模式仍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如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学生兴趣和水平的匹配度、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Krashen,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gman,1985.
3.王蔷.英语读写整合教学:意义、实践与挑战[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21(5): 1-6.
4.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6): 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