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吴崇青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将《红楼梦》纳入整本书阅读,旨在落实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任务。然而,高中生时间紧、任务重,难以深入阅读《红楼梦》。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设定阅读专题,挑选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一、对接课程标准,明确“一字带全篇”设计思路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通读全书,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统编版教材细化了学习任务,包括把握人物关系、体会人物性格复杂性等。笔者尝试以“一字”带动全篇阅读,引导学生梳理《红楼梦》中的“痴”人及其情节,探究贾宝玉之“痴”及其旨趣。这种教学设计紧扣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对接教材要求,能有效引发学生研读整本书的兴趣。
二、结合任务要求,搭建“一字带全篇”阅读支架
《红楼梦》中林黛玉等人物被冠以“痴”字。笔者据此布置课前任务,引导学生找出并阅读同“痴”有关的章回,结合群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任务要求进行整合。课堂以曹雪芹的开篇诗句导入,激发学生思考“痴”的含义。通过梳理“痴”相关情节,引导学生对涉及“痴”的人物进行分类,如龄官、尤三姐“痴”于爱情,袭人“痴”于主子,林黛玉之“痴”与贾宝玉“心灵相契”。贾宝玉之“痴”则更为丰富,体现对林黛玉的相亲相爱,对底层人的怜悯,对万物的关爱等。
三、回归文本内容,借助“一字带全篇”走进作品
在学生理解把握文本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视角深入“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形成对人物的评价,达成“体会《红楼梦》的主题”这一目标。课堂上,引导学生进入“根据人物分类,阅读相关情节并进行比较”的活动,具体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及复杂性,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学生分析龄官和尤三姐形象特征,认为作者通过宝玉的观察写龄官,实际上是让读者观察宝玉。龄官“痴”情,宝玉亦“痴”情,两个“痴”人相互映衬。尤三姐为情而死,守护人格尊严,坚守道德底线。此外,学生还找出了其他“痴情人”,如司琪和潘又安,张金哥与长安守备之子等。通过这些分析,学生深入理解了《红楼梦》中人物的“痴”及其背后的精神世界。
通过“一字带全篇”的教学策略,学生不仅完成了基本任务,还深入探究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达成了“体会《红楼梦》的主题”这一目标。这种教学策略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