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的“超速”与“刹车”

作者: 郭笑丹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本身合成并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导致全身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激素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当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时,会引发多汗、记忆力减退、心悸、消瘦等一系列症状。我们要提前了解甲亢的相关知识,才能在甲亢发生时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 是什么让甲状腺“亢奋”

甲状腺激素主要包括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它们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兴奋性。这两项指标发生异常通常意味着甲状腺“生病”了,在体检时,若发现T3、T4升高,则要考虑甲亢的可能性,并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

引起甲亢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其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甲亢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甲亢的80%。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伴有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4倍,儿童患病相对少见。

此外,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碘摄入过多等也可能引发甲亢。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是一种甲状腺内出现多个结节,部分结节功能亢进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疾病;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则是甲状腺内出现单个自主性高功能结节或腺瘤,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患者长期摄入过多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或药物(如胺碘酮)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引发甲亢。甲亢还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甲亢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其他因素,如精神压力过大、病毒感染、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等,也可能引发甲亢。

▲ 甲亢的症状有哪些

1.高代谢症候群

增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甲亢患者常表现为多汗、不耐热、皮肤温暖湿润、饭量增大等,但由于机体代谢亢进,体重反而会逐渐下降,出现消瘦、糖耐量异常或原有糖尿病加重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

甲亢患者常表现为易激惹、紧张、焦虑及情绪不稳定。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3.心血管系统症状

甲亢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促,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此外,由于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严重者可能出现心脏增大、心肌缺血甚至心力衰竭。

4.消化系统症状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促使肠蠕动加快,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甚至腹泻。

5.肌肉运动系统症状

甲亢患者可伴发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肌萎缩和周期性瘫痪。

6.生殖系统症状

女性患者常表现为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男性患者则表现为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精子数量减少、不育等,偶见乳腺发育。

7.眼部症状

甲亢患者眼部可能呈现眼球突出、眼睑水肿、眼裂增宽、瞬目减少、眼睑迟落等特征。

甲亢患者还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胫前黏液性水肿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毛发脱落、皮肤潮湿或瘙痒等症状。若甲亢患者受到感染、创伤、精神刺激等,则可能引发甲状腺危象(也称甲亢危象),此时患者会发生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表现为烦躁、高热、大汗、心动过速,心率在140次/分钟以上等。一旦出现甲亢危象,患者的死亡率在20%以上,甲亢患者及其家属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可能诱发甲亢危象的因素,并做到能准确识别相应症状。

▲ 怎样平复“亢奋”的甲状腺

甲亢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般而言,药物治疗是治疗甲亢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对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肿大不明显的患者。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来抑制碘有机化和碘化酪氨酸偶联,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其中,甲巯咪唑适用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肿大不明显的患者,其作用机制是抑制通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丙硫氧嘧啶除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外,还能抑制外周组织T4转化为T3,减少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可用于甲亢危象等紧急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期间患者要严格遵医嘱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不能耐受长期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的患者,以及有肝功能损伤,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情况的患者,可以选择放射性碘治疗。其利用放射性碘元素被甲状腺组织摄取后释放出的β射线破坏甲状腺滤泡细胞,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放射性碘治疗简便易行且治愈率高,但部分患者接受该治疗后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此外,放射性碘治疗不适用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和确诊甲状腺癌的患者。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有压迫症状的患者,药物治疗和放射性碘治疗无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过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状腺组织来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染、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在甲亢病情严重或发生甲亢危象时,可遵医嘱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有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减轻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对于中重度活动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也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靶向免疫抑制剂,或进行眼眶减压手术。

甲亢妇女在妊娠早期,药物治疗首选丙硫氧嘧啶,一般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即可;哺乳期如需继续药物治疗,需权衡利弊,应在哺乳后立即服药。

▲ 先预防,后护理

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针对甲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通过调整饮食、作息习惯等积极预防,若不幸患病,也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做好护理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远离刺激性物质、控制应激、健康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筛查甲状腺功能等来预防甲亢。在饮食方面,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等。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预防甲亢应避免过多摄入碘,但对于生活在碘缺乏地区的人群,应适量增加碘的摄入量。此外,某些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酒精、尼古丁等,可能刺激甲状腺,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应适量减少或避免摄入这些物质。在控制应激方面,高度的紧张和焦虑可能会导致甲亢,我们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心理平衡,可通过适当锻炼身体来缓解压力。保持健康睡眠也是预防甲亢和其他疾病必不可少的方式,建议每晚睡眠时间为7—8小时,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甲亢。最后,有甲亢家族史或已知患有相关疾病者应增加甲状腺筛查频率,以便早期发现甲亢病变并及时干预和治疗。

在护理方面,甲亢患者应严格控制碘的摄入,避免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鱼等。同时,应增加摄入高热量、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满足身体的代谢需求。建议甲亢患者食用瘦肉、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并通过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甲亢患者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除了饮食护理,甲亢患者还要重视休息与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活动,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此外,甲亢患者常伴有焦虑、烦躁等情绪,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精神刺激的事物或环境。甲亢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不得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心慌、多食、消瘦、性格改变或大便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最后,部分甲亢患者会出现突眼症状,应注意眼部护理,定期使用滴眼液,保持眼部湿润,预防感染;外出时可佩戴墨镜,避免强光刺激;睡觉时可抬高头部,减轻眼部肿胀。甲亢患者还应积极预防甲亢危象、甲亢性心脏病、甲亢性肝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遵医嘱进行治疗。

上一篇: 运动巧控血糖
下一篇: 食管癌术后怎么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