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巧控血糖
作者: 李翠怡控制糖尿病,除了科学饮食,患者还需要积极进行运动锻炼。有效、规律的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不仅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要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实现健康生活。
〇 运动前的准备
在开始运动前,糖尿病患者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糖、血压、心电图等项目,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运动。其次,准备好合适的运动鞋袜,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另外,运动前应适当进食,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也避免吃得过饱导致运动时感到不适。
糖尿病患者想通过运动控制血糖,需要合理选择运动时间。一般来说,餐后 1—2 小时进行运动比较合适,此时患者血糖水平相对较高,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峰值,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要在清晨空腹进行高强度运动,此时人体的血糖处于较低水平,过度运动易引发低血糖。
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来确定。患者应在运动前了解相关常识,避免运动过度。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自我感觉来判断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微微出汗、呼吸稍急促但仍能自如交谈为宜;也可以通过心率来衡量,健康人群被公认的运动时有效心率范围为(220-年龄)×(50%—70%),糖尿病患者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时心率应低于健康人群标准,具体可咨询专业医生。
〇 运动中的选择
糖尿病患者适合进行一些中等强度、有规律的运动。例如散步,每天坚持走30分钟—1小时,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00步左右,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骑自行车也是不错的选择,患者可每周骑行3—5次,每次30—60分钟,不仅能锻炼下肢肌肉,增强心肺功能,还能在户外享受自然风光。此外,游泳也很适合糖尿病患者。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担,让全身肌肉得到锻炼,患者可每次游泳30—45分钟,每周2—3次,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
中医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对糖尿病人群有着独特的益处。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注重运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如“野马分鬃”动作,可促进气血流通。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患者身体的重心不断转换,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从而有效控制血糖。在练习太极拳时,患者要注意保持姿势端正,呼吸自然均匀,动作连贯流畅。八段锦则通过一系列伸展、扭转等动作,对身体的经络和气血运行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通过患者双手上举的过程提拉全身气机,调节三焦功能,可有效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脏腑功能。
除了上述有氧运动,如无禁忌,糖尿病患者应每周进行2—3次抗阻运动或力量训练。
〇 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患者运动结束时,要注意不能骤然停下所有活动,而舒缓地进行5—10分钟的放松运动,如慢走,让身体的运动节奏逐步放缓;做拉伸,有效舒展肌肉,减轻肌肉的紧绷感,降低肌肉酸痛发生概率的同时规避潜在的运动损伤风险。此外,患者必须及时补充身体因运动而流失的水分,但不要喝含糖饮料,以防血糖异常波动。糖尿病患者运动后一定要记得监测血糖数值,精准掌握运动对血糖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据此灵活调整后续的运动与饮食计划。若发现血糖低于3.9毫摩/升,则需要适量食用饼干、水果等含糖食物,快速有效地纠正血糖状态,保障身体机能的稳定,以免发生低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疗法应长期坚持,并结合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才能达到最佳的糖尿病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