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四大注射方法
作者: 张楠每个人都有过“打针”“吊水”的经历,这些用专业医学术语说是注射,即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将药物注入人体,以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目的。根据目的、药物、部位等的不同,需要灵活应用各种注射方法,本文就临床常用的注射方法作简要介绍。
▎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肤表皮以下、真皮以上的注射方式,常用于药物过敏试验,如青霉素皮试、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等;预防接种,如儿童接种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卡介苗等;手术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如普鲁卡因皮试。
(1)操作步骤:使用75%酒精消毒接种区域,待干。排尽空气后,将注射器针头与接种区域皮肤呈5度角刺入(真皮与表皮之间),以整个针头斜面进入皮肤为宜,推注药液,使局部形成半球形皮丘。药液注入后,迅速拔针,不可按压、揉搓及覆盖接种部位。
(2)注意事项:不可使用碘酊、碘伏消毒接种部位,避免发生局部不良反应。皮试或接种前,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过敏史、家族遗传史等信息,避免出现药物过敏反应。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注射方式,常用于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疫苗接种、胰岛素给药等。
(1)操作步骤:使用5%碘伏消毒皮肤直径5厘米以上,待干。排尽空气后,将注射器针头与接种区域皮肤呈30—40度角刺入,如患者接种部位脂肪较少,可以捏皮操作,以进针2/3为宜,针筒抽吸无回血后,推注药液。注射完毕,使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迅速拔针。
(2)注意事项: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如果患者注射后出现局部疼痛、淤青,采用局部热敷缓解症状。如果针眼渗液,及时停止注射,采用局部冷敷,收缩毛细血管。如果患者需要长期注射治疗,如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可轮换腹部、大腿前侧、臀侧等部位进行注射。
▎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是将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注射方式,常用注射部位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大腿外侧及三角肌。
(1)操作步骤:使用碘酊消毒接种区域皮肤,待干。排尽空气后,使用握笔姿势握住注射器,将针头与注射部位皮肤呈90度角刺入,以进针2/3为宜,针筒抽吸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使用干燥的医用棉签按压针刺处,迅速拔针。
(2)注意事项:配制2种及以上药液时,注意配伍禁忌和药物相互作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注射部位,2岁以下婴幼儿宜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是将血液、无菌药液、营养液等通过体表浅静脉注射到静脉的注射方式,常用于药物溶解度低、分子量大、具有较强刺激性,使用其他给药途径不适宜;影像学检查如CT灌注成像、肝肾及胆囊等X线摄片前注射造影剂;静脉补液、输血、静脉营养支持等情况。
操作步骤: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套上安瓿瓶。选择肘部静脉或手背静脉,在穿刺点上方6厘米处扎紧压脉带,消毒局部皮肤,待干。提醒患者握拳,并拍打周围血管,明确静脉方向及深浅后,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度角刺入,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顺静脉走向进针少许,解开压脉带,告知患者松拳,妥善安置针头,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使用消毒棉签按压穿刺部位,迅速拔针,指导患者按压片刻,直至无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