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如何让我们在手术中无痛
作者: 郭艳鹏麻醉技术使得手术中的疼痛不再是患者的困扰,通过精准的药物调控,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无痛甚至无知觉,不仅不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造成不良影响,反而有稳定作用,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许多人好奇麻醉药物是如何让人失去知觉的,同时担心麻醉药物对人体有伤害,了解麻醉之后,也许能消除这些疑虑。
● 领略“夺去”知觉的力量
(1)麻醉的机制:人体的感觉通过神经传导,麻醉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影响神经系统,作用于神经细胞的受体,暂时阻断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神经对疼痛刺激的反应,从而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觉不到痛苦。例如,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通过阻断神经纤维上的钠离子通道,影响疼痛信号的传递,使手术区域失去感觉。全身麻醉药物则直接作用于神经中枢(大脑),抑制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导致患者失去全部知觉。
(2)麻醉药物的分类:麻醉不都是让患者“睡觉”,根据麻醉目的的不同,会选择不同作用的麻醉药物。麻醉药物的种类包括麻醉诱导药、维持药和镇痛药等。诱导药物如异氟烷或丙泊酚,能够迅速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维持药物用于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痛和生命体征稳定状态;镇痛药如芬太尼可以有效控制手术中产生的疼痛感。麻醉过程中可能不只使用一种药物,而是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的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将这些药物配伍使用。
(3)麻醉的安全性:在接受麻醉的前一天,麻醉医生就会来到病房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麻醉的安全性,并设计可行的麻醉方案。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就被进行全方面的监测,麻醉医生会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还能精确监测麻醉深度、脑电活动等指标。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麻醉医生会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患者的安全。
● 常见麻醉方式及其适应证
(1)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将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手术部位周围的神经,阻断该部位的神经传导,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觉不到痛苦。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此类麻醉适用于小范围的手术,如皮肤切除、牙科手术等。局部麻醉的优点是恢复较快、对人体的全身性影响较小,但适用范围有限,无法应对较大规模的手术。
(2)区域麻醉:区域麻醉是将麻醉药物作用于脊髓或大范围的神经群体,使手术区域的大部分或整个区域失去知觉。常见的区域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常用于下腹部、盆腔手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常见于下肢或剖宫产手术。两种麻醉方式可以联合使用,称为蛛网膜下腔与腰段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目前广泛应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显示起效迅速、运动神经阻滞完善等优点,通过硬膜外麻醉经导管间断给药可以满足长时间手术的需要。区域麻醉不仅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还能减少全身麻醉带来的风险,但可能存在较高的操作难度。
(3)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药物使患者失去意识和感觉,通常用于需要较长时间、较复杂的手术,如心脏手术、开腹手术等。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进入人体,使大脑的感知中枢无法感知外界刺激,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完全处于无痛、无意识状态。全身麻醉虽然有效,但对身体的影响相对较大,需要进行严格监控。
现代麻醉技术不仅注重麻醉效果,还越来越关注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不断提高,减轻手术痛苦的同时确保了患者的安全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