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流感,“药”点要牢记
作者: 张健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流感患者会出现头痛、发热、恶心、肌痛等症状,体温会上升到39—40℃。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传染性更强,能够通过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传播,且具有更强的季节性,高发于冬春季节。流感患者须及时接受行之有效的临床诊疗,否则任由疾病发展,不仅要承受疾病所造成的疼痛感及不适感,还可能引发中耳炎、肺炎等病症。
● 流感病毒的目标可不仅仅是人类
临床中常见的流感,根据患者所感染病毒的不同,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三类。其中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会感染家禽或动物,在人类当中很少发生。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频率较高,且变异程度大,可分为若干亚型,容易引发季节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既能够感染人类,又可感染动物,感染后的疾病有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甲型H3N2流感等,且在感染之后容易出现呼吸道炎症、发热、头痛等。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性较弱,通常仅感染人类,可能会引发局部暴发或是中、小型流行。丙型流感病毒的感染对象主要为家禽等动物,抗原性较为稳定,致病性相对较弱。2011年在猪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并在2013年发现在牛群中广泛传播,被命名为丁型流感病毒。
● 抗病毒药物各不同
现如今,临床中治疗流感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段,常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阿比多尔、玛巴洛沙韦等药物。
·奥司他韦。该药是一种临床中常用的特异性抑制剂,能够作用在神经氨酸酶,可对流感病毒的传播进行抑制。该药物可治疗、预防甲型、乙型流感,应用范围广泛。市面上的奥司他韦包含干混悬剂、胶囊与颗粒等多种剂型,其中胶囊适用于成年患者,干混悬剂与颗粒适用于儿童患者。
·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该药是一种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常被用于流感治疗中。该药物以慢结合的形式来抑制流感病毒,有着高度特异性。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可用于12岁以上的青少年与成年患者,在使用之前,医护人员须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让患者学会吸入剂的正确使用方法。该药物中包含乳糖,一旦患者服用后发生严重的皮疹样反应与咽部水肿,须第一时间停止使用,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并调整用药方案。
·阿比多尔。该药是一种血凝素抑制剂,通过3种方式来起到抗病毒效果:①抑制细胞膜融合,对病毒的复制进行阻碍;②靶向作用在血凝素,对人体内部2,5—寡腺苷酸合成酶进行激活,以抑制病毒核酸合成;③诱导干扰素形成,发挥免疫调节效果。在服用该药物时,患者须合理调节饮食,多饮水,多卧床休息。患者服用阿比多尔后,可能出现恶心、头晕、血清转氨酶增高、腹泻等不良反应。作为一种处方药,阿比多尔须在医师或是药师的指导下服用,患者服药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须及时就医。
·玛巴洛沙韦。该药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抗流感药物,单次给药便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流感症状,因此受到一些人的吹捧。但实际上,该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基础疾病、个人体质具有密切关联,不可将其作为流感的特效药,更不能盲目使用,应在医师或是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玛巴洛沙韦能够对流感病毒信使核糖核酸内切酶的活性进行抑制,从而阻碍病毒的复制。若患者患有重度肝、肾功能损伤,或处于妊娠期、哺乳期,不可服用玛巴洛沙韦。另外,玛巴洛沙韦不能与抗酸药、多价阳离子泻药、部分口服补充剂及牛奶一同服用。
● 缓解症状可尝试中药
传统医学治疗流感经常使用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
连花清瘟胶囊中含有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连翘、薄荷、金银花、板蓝根、广藿香等药物。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4种药物可制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专用于治疗发热性传染病。连翘、薄荷、金银花3种药物可制成银翘散,具有疏肝行气、清热解毒、利咽透疹等功效。板蓝根、广藿香等药物则可起到疏散风热、和中止呕、清利头目等作用。此胶囊可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效果,适用于流感的治疗过程中。
疏风解毒胶囊中含有虎杖、板蓝根、甘草、连翘、柴胡、马鞭草等多种药物,具有解毒利咽、疏风清热等功效。医师或药师在使用疏风解毒胶囊时,应叮嘱患者不要在同时服用具有滋补性的中药,并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对药物所含成分过敏,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双黄连口服液中含有金银花、连翘、黄芩等药物,可起到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等作用。双黄连口服液对多种致病球菌、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着广谱抑菌抗病毒效应。可以说,双黄连口服液是一种对流感有理想治疗效果的药物。将双黄连口服液与奥司他韦联合使用,可有效缩减患者的病程,加快康复速度。
人们对流感普遍易感,尤其是孕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婴幼儿等,属于流感高危人群,病毒对他们产生的危害更大。人们应当给予流感足够的重视,采取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运动、少去人群聚集场所等防护措施。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流感样症状,也不要也太过惊慌,应及时佩戴口罩,前往医院就诊,以减少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