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不能随意使用

作者: 苏玉森 杨婧 孔朝辉 刘有庆 孙潇潇

苏玉森、杨婧、孔朝辉、刘有庆、孙潇潇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0部队医院

对于抗生素,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如果我们把人体生病比作是细菌和自身免疫力的一场战役,那抗生素就好比是“援军”。当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军队”,抵抗不了致病细菌的来袭时,抗生素“援军军团”就要开始上阵了。

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但也随之暴露出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了解抗生素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若存在认知误区,则可能导致更多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出现。

▎ 抗生素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抗生素可以有效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但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下:

1.过敏反应:过敏是最常见的抗生素不良反应,可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等皮肤症状,严重情况还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比较常见的过敏原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2.肝肾功能损害:有一些抗生素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损害肝肾功能,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如果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这些药物就有可能导致肝肾功能不全。

3.胃肠道反应:有的抗生素可引起胃肠道不适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例如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有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二重感染。

4.神经系统损害: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药物,有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让人出现头痛、眩晕、肌肉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耳聋、肌无力等情况。

5.血液系统损害:如氯霉素药物有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而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严重者甚至可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6.耐药性: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欠佳。耐药性也分为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原发性耐药指细菌天然具有耐药性,继发性耐药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逐渐产生耐药性。

▎ 应用抗生素不可“随心所欲”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与耐药性,我们该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主要从以下5点出发:

1.严格掌握适应证:抗生素只适用于细菌感染,它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使用抗生素前,应首先明确是细菌感染,再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遵循医嘱: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剂量、疗程等均要按照医嘱执行。切记不可擅自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以免影响药物效果或产生耐药性。

3.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有的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会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将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如实告知医生,以便医生为其合理选择抗生素。

4.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家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看看是否会出现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就需要立即停药并就诊。

5.预防耐药性:为了防止出现耐药性,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尽量选择窄谱抗生素,且要避免滥用抗生素,一定要按照医嘱完成疗程,还需要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遵循医嘱、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耐药性,以确保抗生素的安全有效使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