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如何康复护理促愈合

作者: 孙秀芳

四肢骨折是常见的外伤,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有一定道理,然而在今天看来,并非所有的筋骨损伤都需要100天。不同部位、程度的损伤,其治疗方式、愈合时间都不相同,而且可以通过合理的护理,加速康复进程,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〇 四肢骨折分类

1.开放性与闭合性骨折:骨折部位皮肤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皮肤完整,骨折端未与外界接触,称为闭合性骨折。

2.不完全与完全骨折:骨骼的连续性未完全中断称为不完全骨折,常见有青枝骨折、裂缝骨折等;骨骼连续性完全中断称为完全骨折,常见有横行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等。

3.稳定性与不稳定性骨折: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移位的称为稳定性骨折,如不完全性骨折、横行骨折等;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的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如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等。

〇 康复前的评估与计划

促进骨折愈合需在康复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如身体状况、骨折类型、严重程度及康复需求等,据此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要明确康复目标、康复方法及预期效果。

(1)以不加重局部组织损伤为前提。

(2)以恢复、增强肢体生理功能为中心。

(3)以徒手锻炼、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器械锻炼为辅。

(4)锻炼计划注意阶段性,循序渐进。

〇 骨折康复护理要点

1.复位与固定:复位是治疗骨折的第一步,需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并予以固定,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促进骨折愈合。

2.功能锻炼: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早开展功能锻炼,早期以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为主,如上肢骨折患者可进行握拳、提肩等活动;下肢骨折患者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动作。随着骨折愈合,可适当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强度。

〇 家庭护理

骨折康复不需要住院,家庭护理是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1)症状观察:每日注意查看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度等情况,如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2)用药安全:一般不需要用药,可能根据症状需服用止痛药、消炎药以及活血化瘀药等,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3)饮食调护: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可适当补充钙质,但不宜过量,同时保证营养均衡。

(4)卫生清洁:开放性骨折注意伤口卫生与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5)心理调节:予以患者足够的陪伴与鼓励,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〇 常见误区

误区1:骨折后需长期卧床。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因此需尽早进行康复锻炼。

误区2:居家康复无需专业指导。自行进行康复锻炼,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建议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误区3:骨折愈合后无需继续锻炼。骨折愈合后仍需进行功能锻炼,可促进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恢复。

误区4:疼痛消失表示骨折完全康复。疼痛消失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恢复,患者不可仅凭疼痛判断是否可以恢复日常活动。

误区5:按摩热敷好得快。按摩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但在骨折前期不宜按摩或热敷,如受伤后24小时内、较大手术后72小时内、局部仍处于急性炎症水肿期,都不利于组织修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