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食物营养教育核心信息》释义 ——认识食物

1.食物是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影响其全生命周期健康

合理营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障,具有多重健康效益。良好的营养状况可显著降低儿童及其成年期的患病风险,具有跨代效益。

儿童正值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可促进其当下体格、体能及神经心理的发育;对儿童早期发育迟缓的个体,学龄期和青春期是最佳的追赶生长机会,可显著改善其营养不足的状况。青春期生殖系统快速发育并具备生殖功能,此阶段良好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不仅有利于育龄期备孕及成功妊娠,还可以保护下一代的健康。

儿童的不合理膳食、身体活动不足、超重肥胖等行为和生理危险因素,与儿童期及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2.平衡膳食由多种食物组成

食物是指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主要包括谷薯类及杂豆、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鱼蛋奶)、大豆类和坚果、烹调油和盐五大类。食物可提供维持人类生命与健康所必需的能量、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成分,但不同种类食物其营养学特点并不相同。

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因此,平衡膳食应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每天膳食应由五大类食物组成,以“数值”来形容食物多样可理解为平均每天摄入不同品种食物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烹调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

3. 食物的起源和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了解食物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

食物的发展变化与人类历史及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人类在开发食物资源的过程中,促进了进化并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日常我们认识的是餐桌上的食物,实际上,食物的生命周期包括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经历种植或养殖、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烹饪、消费等诸多环节。食物系统(即食品供应链)各环节都可能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并且有可能被食品污染物污染。

父母要给儿童提供认识和感受食物的机会,可以带儿童去农场、超市、农贸市场或参与家庭食物的制作过程等。学校通过营养教育课程及实践活动如“小菜园”等,使儿童通过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了解食物来源及其生长过程,加深对食物的认识。

4.食物选择受环境因素影响,也会影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相互影响。自然界为人类提供所需食物,人类活动又反作用于自然环境。我们既要利用自然,更要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食物选择受个体遗传、神经内分泌、早期喂养方式、认知、情绪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影响食物选择机会的环境因素称为食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对儿童而言,家庭、学校是与其最密切的环境因素,不仅影响食物的可及性、数量、质量、安全性等,也会影响儿童对食物的认知和技能;以及家庭和学校周边的社区建成环境和消费环境,都可能影响儿童食物选择及身体活动水平。环境污染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食物除了影响个体健康与发展,还会影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食物的生产需要土地、水等资源,全球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食物在加工、运输、储存或消费环节被损失或浪费,包括加工技术落后、储藏运输条件差、过度购买、烹饪时间过长营养物质被破坏、餐桌浪费等,从而导致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浪费和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效的食物加工和健康的食物选择可以减少食物碳足迹。

5.主动获取、理解和甄别食物营养信息并与他人分享和讨论,同时正确对待食品广告

获取食物营养信息,是儿童食物营养素养的基础和核心能力。寻求知识(信息)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儿童应学会如何获取、理解和甄别食物相关信息并与家人、同伴或老师分享和讨论这些信息,应用信息做出正确的营养决策,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甄别信息来源是判断信息科学性与可信性的重要方法。一般来说,儿童应把幼儿园、学校食物营养教育相关资料及活动作为信息的首要来源。其次,来源于政府管理部门、专业机构、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等发布的信息,也是重要的、可信任的信息来源,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

食品广告对儿童食物营养相关知识、信念、态度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尤其会影响低年龄段儿童的食物偏好。儿童应正确看待食品广告,不轻易受广告、促销活动及同伴的影响,自主选择健康食物。政府管理部门应对食品广告进行严格管理和限制,企业和媒体应减少向儿童推送食品广告,在儿童聚集的场所(学校、游乐场等)应减少推销高脂肪、高糖、高能量食品。

6.积极发展健康饮食行为,建立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信念,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岁及以上儿童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行为的自主性进一步增强,且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大脑功能成熟不断引发新的行为和能力的形成,处于获取知识、建立信念和发展行为的关键时期。儿童需设定以健康为导向的饮食和身体活动等行为目标并进行自我监测。儿童还要主动学习食物营养相关知识,了解食物对儿童生长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影响,充分认识合理膳食对健康的影响及行为转变的好处,树立为自己的健康和行为负责的信念。

家庭是与儿童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家庭除了提供多样化食物,还应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家庭共餐、行为示范、制订食物规则、参与儿童行为目标设定与监督,并且进行适宜的正向激励,鼓励和支持儿童养成健康饮食行为。学龄期开始进入系统学习阶段,学校可通过营养教育、学校供餐服务等促进儿童掌握知识、建立健康信念、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7.传承中国饮食文化,弘扬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儿童应积极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了解不同时期、地域饮食的特点,阅读饮食相关典故、诗文,探索地理、气候、民俗、宗教等因素和食物文化的关系;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和各地菜系,并且通过学习制作特色传统饮食、积极传播相关文化理念等方式来传承和发扬优良的饮食文化。

儿童需要了解并弘扬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同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典型膳食模式,接纳其有利于健康的部分并应用到自己的膳食实践中。

上一篇: 散步有益
下一篇: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