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坊溢百草香,东风园承神农韵

杏林坊溢百草香,东风园承神农韵  0

● 背景

中医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中草药知识是祖国医药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时代,随着西医药的发展和普及,中草药的应用与开发逐渐减弱,导致中草药资源的浪费和流失。为保护和发展中草药文化,云南省会泽县东风小学依托中草药校本课程,通过中草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让孩子们认识中草药,激发孩子们对中草药认识和研究的兴趣,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医学的博大精深,进而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独特魅力。

● 实践举措

1.以环境建设为抓手,让“中草药元素”扑面而来

(1)建一个温情的园子:东风小学“百草园”从2019年8月发展到现在,园中已经包含了48味草药,今后还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引入移动式中草药花架。学生在其中体验了松土、撒种、施肥、除草等活动,通过自身的劳动和观察,拉近了和自然之间的距离,得以更好地观察中草药。

(2)组一间丰富的药房:药房是保存和展示中草药标本的重要场所,药房外墙面上都是学生绘画的关于中草药的美术展品。中草药标本墙面展示了生活中发现的中草药植物标本,以及学生亲自进行采摘、制作的本地的中草药标本,如蒲公英、石菖蒲等。标本墙下老师还设计了创意主题——“发现身边的中草药”,学生可以把平时寻找中草药的过程用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3)设一块特殊的中队牌:为使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将兴趣爱好发挥出来,学校组织班级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将中草药融入其中,设立一块有中草药寓意的中队牌,如蒲公英中队、芍药中队等。每个班级使用一味中草药展示本班风貌,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本班中队牌的制作过程,同时让学生了解中草药的特点。

(4)置一方可亲的植物角:“百草园太远,来班级中草药乐园。”每一个班级都设置了植物角,学生可随时观察中草药。教师和学生通过种植、养护、观察中草药,增进对中草药的了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与责任意识。

2.以学科建设为支点,让“中草药精神”落地生根

(1)培养一群爱学习的教师:学校聘请会泽县中医医院四位中医药骨干作为带教人员,从中草药课程的目的、内容、手段、方法等角度对全校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每位教师对中草药课程都有所了解,能融合自身的专业学科领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设计相应的课程。

(2)创建一堂接地气的课程:学校以儿童的视角为出发点构建课题框架,将百草园当作载体,使课堂传授的理论知识能够结合课外的实验操作。将中草药作为“桥梁”,连接语文、数学、外语等基本课程的知识点,丰富了艺术、科学等拓展课程的专题。

3.以社团活动为阵地,让“中草药文化”自带光环

(1)自编一本教材:学校教研组自编的校本教材《中草药小百科》,内容分别为生活中的中草药、中草药小故事、节气与中医药文化、中医名家史四部分,安排中高年级学生在每周三下午的中草药社团进行学习。

(2)学习一套体操:学校教研组利用网络搜索到少儿版“中医养生八段锦”和贴切儿童生活的“五禽戏”两大操的视频,由体育组承担学习、教授任务,由低到高逐层推广,最后作为课间操的必做操之一,让学生在运动身体的同时感受中医运动养生的博大精深。

(3)开展一次参观:与会泽县中医医院取得联系,参观他们的煎药室、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同学们了解了中医发展的轨迹,学习了动植物标本、中医药经典书籍和器具、历代名医等各类知识,感受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魅力。

(4)描绘一幅植物画:学生的世界是纯粹而又多姿多彩的,生长在昆山本地的紫藤、菊花、牵牛花等都是学生们可以描绘的植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共同完成一幅卷轴画。

(5)讲一个故事:中草药故事屋中有《放飞小伞兵的蒲公英》《麻黄的故事》《芍药的故事》《小小浮萍》等故事书,这些充满乐趣又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中草药这门课程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对中草药的知识也了解得越来越多。

(6)组建一个平台: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将一部分和中草药有关的活动逐一展列出来,力争将“线上”的推行做好,打破与“线下”之间的壁垒,呈现出“互联网+”的中草药文化传播模式。每周推送中草药的小知识,为学生、家长及教师介绍一种中草药,让大家更进一步地了解中草药有关的知识。

4.以多元评价为路径,让“中草药之风”吹遍校园

(1)过程评价和目的评价相结合:首先,教师们要求学生以“种植一种身边的中草药植物”为目的,实时记录其“开展种植—养护过程—记录成长—成果展示”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也在观察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其次,针对某次中草药实验,教师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并做好实验记录,通过实验来证明某个假设的对错,掌握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样的过程评价,相较于直截了当的目的评价,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

(2)笔试评价和其他评价相结合:将笔试评价与其他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如制药配比情况评价。学校开展中草药香囊制作活动,学生准备中草药材料并进行配比制作香囊,说明制作香囊所用的中草药功效,教师按照学生的制作速度和产品艺美的综合情况给出评分。学校在每学期还会进行“中草药功效智多星”“小小中医师”考核,通过学生自我推荐、相互评价及班主任考查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中草药知识、古今名中医的了解,给学生相应的评价分数,按照平均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且在期末颁发证书。

● 主要成效

1.构建了一个适宜儿童学习的课程模式

(1)学校中草药课程研究以环境为抓手,创设了充满温情的校园、层次丰富的教学楼、一个个特别的班牌与一个亲切的植物角,形成了浓厚的中草药文化学习氛围,使整个校园都充满文化底蕴。

(2)以学科建设为支点的中草药课程实践研究利用教研组、课题组活动,给教师定制了与各自课题相结合的三件套: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实践课、一人一教案。教师们认真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将中草药知识与自己的学科相融合,展开深入研究,真正让课题研究走进课堂,走向学生。

(3)以社团活动为阵地的中草药课程实践研究编写的《中草药小百科》教材,通过社团实施开展丰富的活动,融入中草药知识,学生得以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中草药知识。

2.发展了一支勇于探索实践的教师队伍

教师们积极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大幅提高。

3.培养了一群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

4年的学习时间中,学生认识了种植的50多种中草药,了解这些中草药的功效并能使用其做简单药膳、冲泡养生茶,在不同季节食用不同食物进行养生。大部分学生亲自体验过播种、浇水、除草、做标本、采摘、品尝等过程,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如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平等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提高了生活的能力。

● 困惑与反思

自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来,大大提升了学生们对中医药的认知,培养了学生们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加速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瑰宝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缺少理论支持的不足,尤其是以儿童为出发点的中草药课程研究相关理论,这个领域几乎是空白的。此外,如何让中草药更深入地走进课堂、融入学科,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核心任务,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