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上的养生之宝
中式烹饪中,往往强调食材的新鲜,尤其是很多蔬菜,大家往往随买随吃。许多家庭更是会利用阳台、露台空间,找来纸箱、土壤,种植一些常用的食材如葱、蒜。如果能够在家门口找到一块地,许多人便会开始思考,要不要种上一些常吃的蔬菜。
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的主任医师韦云告诉我们,有一些对养生防病很有帮助的食材,完全可以自己在家中种植,如此便能在获取新鲜蔬菜的同时收获一份健康。韦主任告诉我们,适合在家中阳台种植的养生食材是两种春季常见的蔬菜——芽菜、苗菜,均可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发制而成。春季万物生发,食用这些生长出来的苗菜、芽菜,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原则,能够让春季养生事半功倍。
春季养生,常食两种“芽”
芽菜是种子水发后生长出来的,种子原有的热性被水中和了,保留了养生功效的同时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增加了生发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芽菜是绿豆芽、黄豆芽,它们本身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有着很好的营养价值,而韦主任推荐了“长寿芽”“春季第一芽”,这两种芽菜在营养丰富的同时,更是有着特殊的养生功效。自己种植这些芽菜,既能增添生活乐趣,又健康环保。

一、春吃“长寿芽”,健脾又补血
韦主任介绍,“长寿芽”虽然不常见,但是它的种子却是几乎家家都有的一种坚果,它既可以油炸又可以水煮,还是炒菜、凉菜的好作料,同时还是一种零食。原来,“长寿芽”的种子就是大家常吃的花生。
花生如同其他多种坚果一样,在地里生长的过程中,会首先生根发芽,最后成熟后形成埋在地下的果实。韦主任告诉我们,花生芽是花生生长全周期中的一小段时间,但对我们来说,食用这样一份“芽菜”正是对花生的一次营养升级。
花生本身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且可口的食物,但是其作为油料作物,有着不低的油脂含量,食用后易出现饱胀感不易吸收,大量食用则易摄入过多的热量,也会增加发生“三高”以及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花生芽却没有这些弊端,不仅热量低、易消化吸收,还富含钙、磷、钾、铁等微量元素,更是将平时花生炒制、烘烤后的香脆口感变为了清甜鲜嫩,健康与美味并存。值得一提的是,花生的主要营养物质为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等,缺乏维生素,而花生芽的维生素含量高、品种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烟酸等。亦有研究发现花生芽中的白藜芦醇的含量比葡萄酒还高,不难发现花生芽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体抗氧化、抗衰老的好食材。
总的来说,花生脂肪含量高,易出现饱胀感不易吸收,大量食用易加重“三高”和心脑血管疾病。但用它培育出的花生芽却热量低更易消化吸收,种植过程还能增加生活乐趣。 而且花生芽价廉、培育方法简单,最重要的是,花生芽有着健脾补血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虚不受补的人清补。

居家如何发制花生芽
1.挑选花生
越是新鲜的花生,出芽率越高。从外观上来看,新花生一般颗粒饱满,陈花生则颗粒干瘪,建议选择带壳的新鲜花生。贫血、萎缩性胃炎的人可选新鲜的红皮花生。

2.挑选发芽的容器
为了给芽根留出生长的空间,容器底部一定要有密集的小孔,可以直接买发芽器,也可以用家里孔眼较多的菜篮。容器使用前务必清洗干净,尤其不能留有油渍。另需一个没有漏孔的盆,种植芽菜时需要将漏孔的盆套于不漏孔的盆中。

3.花生芽种植过程
首先取新鲜花生仁,加入净水浸泡10小时,水位需要没过花生的2/3;然后将水倒去,从泡过水的花生中,挑出瘪的和破损的扔掉。在沥水盆或专门的发芽容器底部铺一层厨房纸巾,倒入花生铺平。
随后往沥水盆底下的盆中注水,水量不要没过花生,花生上铺两层湿的屉布;隔一段时间向屉布喷少许水,保持它的湿润。通常三天左右,花生芽就长出来了。
食用方法
食用时需去掉花生芽根部较老的部分,清炒、白灼等烹饪方法均可。如果一时吃不完,可将花生芽去根后放在冰箱里保存,一般可保存一周左右。
韦主任向我们推荐了她常吃的一道菜品——花生芽爆三仁。
● 花生芽爆三仁

【食材】花生芽、虾仁、豌豆仁、核桃仁、蚝油、胡椒粉、淀粉、料酒、盐。
【功效】豌豆通肠泻热,花生芽健脾补血,核桃仁补肾,虾仁则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这些食材搭配形成的菜品营养价值高,同时有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的功效。
【做法】
1.起锅烧水,加入少许盐、植物油,待水沸后将豌豆放入焯水,完毕后捞出豌豆沥干备用。随后将花生芽焯水,完毕后捞出沥干备用。鲜虾去除虾头虾壳并挑去虾线(也可直接购买处理好的虾仁),处理好的虾仁放于碗中后加入少许料酒、胡椒粉、盐、淀粉,抓匀后腌制备用。如果海鲜过敏则不用放入虾仁。
2.另取一口锅,锅中倒入少许植物油,油热后放入花生芽,翻炒几下后下入虾仁,炒至断生后,再依次放入豌豆和核桃仁。
3.调入适量耗油,加入少许清水,继续翻炒5分钟左右;最后加少许盐,即可出锅。
二、“春季第一芽”,补肾化湿、强筋健骨
随着干冷的冬季过去,天地之间的邪气也发生了变化,湿邪随着春季的雨水也渐渐抬头。湿邪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在人体内产生的湿邪往往导致水湿痰饮而进一步致病,造成腿部水肿、舌苔厚腻、排尿不畅、头重如裹、多痰、乏力等不适症状。韦主任介绍,中医对新冠肺炎病机认识中,就有湿疫的部分,而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中,也有湿邪的因素存在。有一种被誉为“春季第一芽”的芽菜有着补肾化湿、强筋健骨的功效,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家应对湿邪的威胁。这种芽菜便是黑豆芽。
黑豆本身有被用作药材的记载,中医认为黑豆入脾、肾经,性平味甘,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黑豆芽:主湿痹,筋挛,膝痛。
居家如何发制黑豆芽
首先选择年份近、较新鲜的黑豆(新鲜的黑豆往往颗粒饱满、芽口较长)。然后将挑选好的黑豆用水浸泡10个小时,再将泡好的豆子沥干,放入垫了纸的盆中(选择有较多小孔的盆)平铺。

在不漏孔的盆中倒入少许水,将放有黑豆的盆放入其中,使得黑豆与水面有一定的距离。随后在黑豆上铺一层湿润的纱布,纱布需要定期喷水以保持湿度,同时需要注意不能将纱布叠得过厚以保证透气性。再在纱布上压一个盘子,这样豆芽能够长得更加粗壮。
种植黑豆芽时需要每天换水,冲洗豆芽,建议将发芽容器置于20℃左右、避光的环境中,这样发芽更快。
食用方法
黑豆芽的吃法有很多,可以做烤鱼的配菜,凉拌时当面码,做三丝卷饼等。但要注意,阴虚的人不适宜多吃黑豆芽。
春季养生,常食三种“苗”
韦主任告诉我们,内热、内火是春芽另一个容易困扰大家的健康问题。早春天气仍旧较冷,同时运动也少,很多人在家中“宅”久了就容易出现火热证候。同时,随着气温的转暖,很多人也出现了烦热口渴、咽痒干咳等症状,而这都与内火有关。
春季的内火内热往往与冬季的伏邪有关。冬季外界寒冷,阳气郁闭在体内而不得出,如果再饮食不节或是盲目进补,很容易就会补出内火。而很多人的火热之邪没有在冬季发作,而是成了一种伏邪,潜藏于体内。等到春季气温回暖、阳气生发,机体与环境相应发生改变,潜伏的或热之邪便会发作致病,很多人春季易上火便与之有关。
对此,韦主任推荐了能够帮助大家降火的美食——三种苗菜。苗菜和芽菜不同,芽菜以补益为主,而苗菜以清热为主,并且清而不寒。针对三种内热,可以分别食用三种苗菜。这三种苗菜市面上可能很难买到,需要自己动手来种植。
一、清胃热——豌豆苗
吃得多、动得少是上班族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增加了肥胖、“三高”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也导致胃热成了一种常见的中医病证。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会影响脾胃运化,运化不利则会导致食积,食积久而化热,这便导致了胃热的出现。胃热不仅仅与脾胃不适有关,这种证候还可能进一步引起阴虚内热等问题,增加糖尿病(消渴)的发生风险。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常见阴虚内热的证型,如果同时合并胃热,血糖控制难度往往较高。
韦主任告诉我们,胃热患者常见口渴多饮、嗳气打嗝、口舌生疮、口中有异味等症状。针对胃热,韦主任推荐常吃豌豆苗,可以起到清胃热、降胃火的作用。

日常食用的豌豆发芽后即为豌豆苗,豌豆本身味甘、微辛,有消渴吐逆、止泄痢、利小便、消痈肿痘疮的功效;而豌豆苗则味甘、性微寒,清热作用明显强于豌豆,同时寒凉之性较弱,脾胃虚寒、体质较弱的人食用通常也不会造成不适。
居家如何发豌豆苗
1.选购豌豆苗
豌豆苗的种子相对易得,只需要去菜市场选购新鲜的豌豆即可。建议选购未剥出的豌豆,买回后自行剥出豌豆种子,这样可以保证新鲜同时避免豌豆种子污染。
2.种植豌豆苗
将豌豆苗用常温清水泡1天,然后将泡过的种子撒在厨房纸上,放在有孔的置物架上铺平。在种子上面再铺一层厨房纸,用喷壶喷湿,随后用塑料袋全部套住密封并放在阴凉处,早晚喷水。种植环境温度不要低于15℃,5天之后豌豆的根芽出芽后拿开塑料袋,放在阳光下稍微晒晒太阳(不可暴晒),待长出嫩苗时就可以去根食用了。
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