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青春期高血压

作者: 何清

科学认识青春期高血压0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也是威胁健康的主要慢病之一。目前高血压呈现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患高血压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还可能为成年后的慢性疾病埋下隐患。本文将介绍青春期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旨在提高青少年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什么是青春期高血压

青春期高血压又称青少年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处于安静状态时,血压高于140/90 mmHg,就可以认为是血压偏高,为青春期高血压。青春期高血压表现为收缩压(高压)升高,可达140~150 mmHg,而舒张压(低压)不超过85~90 mmHg。由于青少年高血压症状较轻微,甚至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青少年患者在疲劳或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如头晕、眼花、胸闷、站立不稳等,因此往往被青少年、家长、医护人员忽略。

青春期高血压的原因

生理发育因素:青春期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血管的增长速度赶不上骨骼与肌肉的增长速度,导致血管口径相对较小,血管外周阻力加大,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另外,青春期神经调节系统尚未成熟,稳定性较差,也是产生青春期高血压的诱因。

体重异常:超重和肥胖是青春期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和血管阻力,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遗传:遗传因素是青春期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患病风险会增加。

激素变化:青春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青少年心脏收缩功能和血管阻力,当两者不能同步适应机体的发展时,血压可能会升高。

心理因素:青少年学习压力大,可能出现精神紧张、性格急躁、抑郁、焦虑、失眠等不良情绪,这些因素会激活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升高。

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增加高血压风险。此外,长时间使用和沉迷电子产品,导致久坐行为增多、运动量减少,也可能导致青少年血压升高。

不良饮食习惯:三餐不规律、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零食和油炸食品的过量摄入,是导致青春期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增加体内钠盐和脂肪的积累,进而升高血压。

如何测量青春期高血压

青少年血压测量方法与成人基本相同,但需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特征进行适当调整。测量前安静休息15分钟。测量时,青少年应取坐位,保持安静,确保血压计与心脏、袖带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测量两次取平均值。对初次测量血压的青少年,建议测量四肢血压以排除主动脉缩窄等潜在问题。在测量过程中,选择合适尺寸的袖带至关重要,如果袖带大小不合适,测量血压结果可能不准确,≥12岁青少年可以使用成人袖带(根据上臂围选择M、L、XL)。

青春期高血压的治疗

青春期高血压通常无需药物治疗,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成熟,多数青少年患者血压会自然回落。但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成年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会增加。因此,建议为青少年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进行心理、饮食、运动、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干预,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未来患病风险。

1.非药物治疗

平衡饮食:确保每餐摄入足够的营养,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适当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摄入,用白开水、低脂奶代替高糖饮料;控制每日总能量摄入,如可以通过分餐、使用较小的碗和盘子来限制食物摄入的总量;咀嚼食物时细嚼慢咽,增加饱腹感。

增加运动量:运动是减重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可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如快走、跑步、游泳或跳舞。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提高新陈代谢率。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每天进行超过1小时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进行3次抗阻活动。减少久坐时间,父母或家庭成员可以与青少年一起参与运动。

减少钠盐摄入: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率密切相关。适量减钠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尤其对于超重青少年至关重要。膳食中约80%的钠盐来自烹调用盐和各种腌制品,因此应减少烹调用盐,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应避免过度疲劳。家长应监督青少年,鼓励他们多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避免长期熬夜上网等不良习惯。

关注心理健康:家长应定期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适量减轻他们的学习减负,减少应激因素。青少年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出现持续性的精神紧张、焦虑。

定期体检:建议青少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身体检查,尤其伴有超重和肥胖、高血压家族史、肾脏病、糖尿病、主动脉缩窄手术史的青少年,应定期测量血压。

2.药物治疗

对于青春期高血压患者,如果经过6个月的非药物综合干预(如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仍未达标,或已出现靶器官损害(如心脏、肾脏、脑等器官功能受损),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启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等,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有无并发症及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调整。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保护靶器官功能。药物治疗需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并定期监测血压及相关指标,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家长应高度重视青少年高血压问题。青春期高血压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比较隐蔽,不易察觉。因此,及时发现血压异常并进行干预至关重要,青少年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以促进身体健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