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知多少

作者: 余颖誉

小儿疝气是儿童外科常见疾病,其潜在风险和危害不容忽视,家长应提高重视,以免延误儿童治疗,使其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因此,本文将介绍小儿疝气的相关知识,旨在提高家长对该疾病的认知。

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指儿童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这是一种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主要包括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类型。

小儿疝气的分类

腹股沟疝:这是最常见的小儿疝气类型,约占小儿疝气的80%以上,是由于腹膜鞘状突未闭合或闭合不全所致。当腹压升高时,腹腔内容物通过鞘状突疝出,形成腹股沟区的包块。

脐疝:由于儿童肚脐附近的肌肉和结缔组织薄弱,导致腹腔内组织通过脐部突出,形成柔软的肿块。脐疝在早产儿中的患病率较高,但多数可随年龄增长自愈。

小儿疝气的危害

影响消化系统:疝气的存在可能导致儿童出现腹部坠胀、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长此以往,会干扰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引起泌尿系统问题:对于男孩,腹股沟疝可能压迫精索和睾丸,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对于女孩,疝气可能挤压卵巢和输卵管,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导致疝内容物嵌顿:当疝内容物如肠管、网膜等突出后不能回纳,就会发生嵌顿。嵌顿时间过长会导致疝内容物缺血、坏死,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心理影响:疝气的存在可能导致儿童身体不适,使活动受限,可能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小儿疝气的预防

预防小儿疝气发生的关键在于降低腹内压和增强腹壁强度。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饮食:建议儿童选择易消化、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内压。

适当运动:家长应鼓励儿童适当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强腹壁肌肉的强度。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导致腹壁损伤。

避免腹内压增高:尽量减少儿童大声哭泣、呐喊或剧烈咳嗽等情况的发生,并及时治疗呼吸道疾病。

定期体检:定期带儿童去医院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小儿疝气的治疗

小儿疝气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应根据病情和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适用症状较轻、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使用疝气带进行局部压迫,以避免疝内容物突出。但非手术治疗通常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疝气,同时要避免过度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内压的行为。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重、反复发作或嵌顿的患儿,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等。其中,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许多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手术前,家长要配合医生做好儿童的护理工作;手术后,患儿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复诊观察康复情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