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高度:儿童青少年身高问题

作者: 林佩燕

青春高度:儿童青少年身高问题0

在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身高一直是家长较为重视的问题,不仅关乎他们的外在形象,更与自信心的建立及未来诸多方面紧密相连。每年寒暑假期间,各大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和矮小症门诊总是人满为患,家长总是反复追问:“为什么我的孩子比同龄人矮?怎样才能让孩子长得更高?”要解答这些困惑,需要从科学的角度深入探寻身高的奥秘。

身高增长的规律与关键时期

儿童青少年的身高发育并非匀速推进,而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规律。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平均增长约25厘米;在儿童2~3岁期间,每年身高增长8~10厘米;从4岁到青春期前,身高增长速度逐渐平稳,每年增长5~7厘米;青春期是身高“爆发式”增长的关键阶段,男孩在青春期可增长28~30厘米,女孩为20~25厘米。

然而,这些数据仅是参考标准,儿童青少年的生长速度和发育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儿童青少年可能属于“晚长型”,青春期开始时间较晚,后续会有明显的追赶式增长。家长应理性看待孩子的身高,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如何区分身高偏矮和矮小症

当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低于同龄人时,家长应了解“身高偏矮”和“矮小症”的区别。

身材偏矮:是指个体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以上,但并未达到医学定义的“矮小症”程度。这种情况通常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可能受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矮小症:又称生长发育迟缓,是指正常营养、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下,儿童身高增长速度低于同龄人群的平均水平,或成年后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群平均水平的一种疾病。这可能是由内分泌失调(如生长激素缺乏)、慢性疾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引起的。

矮小症可能对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引发自卑心理、社交障碍及限制职业选择等。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身高增长缓慢或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尤其是青春期年增长速度低于5厘米时,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医学干预。

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

儿童青少年的身高是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占60%~70%,它决定了孩子身高的上限及生长发育的潜力;后天因素包括营养、睡眠、运动、心理、疾病及环境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孩子的生长潜力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

营养: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是骨骼生长的基石。孕期和哺乳期母亲的饮食均衡及孩子的合理膳食搭配,都能帮助孩子充分发挥生长潜力。

运动:跳绳、游泳、篮球等有助于骨骼拉伸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多让孩子在户外运动,适度晒太阳,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睡眠:在夜间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盛。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确保其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心理健康:长期处于心理压力和焦虑状态可能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家长应为孩子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疾病:慢性疾病、内分泌问题和营养不良等,可能对身高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也可能对儿童青少年身高增长产生影响。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可以确保孩子获得均衡营养和愉悦心情,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生长发育。

如何充分发挥生长潜力

切勿盲目“追高”,重视全面健康:家长应为孩子合理搭配饮食,确保营养均衡;鼓励孩子适度运动,增加肌肉力量、拉伸骨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些措施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维护。此外,身高并不是越高越好,在肌肉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反而可能会出现脊柱侧弯、易骨折等问题。

合理使用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的全称为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以作为替代补充治疗药物,促进儿童身高增长。但是,用药前必须先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严格检查,用药期间还需要定期随访监测,且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否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后果。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需要注意的是,医学上所说的营养主要是指糖、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6大营养素。日常饮食中,保持营养均衡全面,对孩子生长发育大有裨益。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助于身高增长。同时,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生长激素正常分泌,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利。

科学管理、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身高受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双重影响,一旦错过了黄金干预期,将难以弥补。身高的增长就是骨骼延长的过程,骨骼生长的根本原因是骨骼生长板软骨细胞的不断增殖和骨化使骨骼延长。但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增殖并不是持续的,一般女孩骨龄14岁、男孩16岁时,生长板软骨细胞就基本停止增殖,骺软骨几乎完全被骨组织取代,身高的增长基本停止。因此,家长需要定期监测孩子的骨龄、体重、身高等指标,判断孩子的生长潜力和发育进程,以便适时干预。

谨慎使用“增高药”:市面上许多“增高药”其实并无科学依据,没有任何疗效,或是牺牲远期健康来换取所谓的“增高功效”。这类药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内的确实现了身高的突增,但实际上却是在短时间内“消耗”骨龄,加速骨骺提早闭合,来换取身高的快速增长,可能导致儿童成年后的身高反而低于同龄人。

避免肥胖:儿童肥胖会导致青春期提前,从而影响身高发育;另外,肥胖可能导致性早熟,从而影响孩子的身高。因此,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体重,尽量避免肥胖,并及时干预性早熟的问题。

家长无需过度焦虑和盲目追求儿童青少年高身材,孩子的健康才是重中之重。家长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身高问题,尊重自然生长规律,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坚实支持。毕竟,身高并非衡量孩子健康成长的唯一标准,他们的自信心、积极心态及幸福感,才是真正重要的“青春高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